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商悯不等燕皇开口,就继续道:「讨伐叛贼事大,武国不该置身事外,臣为武国公主,亦不愿袖手旁观……若陛下缺少兵马,臣愿为士卒,为大燕杀敌,诛杀叛贼!」

燕皇一愣,目光奇异地扫视商悯:「你?」

他哈哈大笑,笑声难得放肆高昂,眼角甚至溢出了眼泪,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

「你当士卒?你来杀敌?」燕皇压下笑意,看商悯的目光流露出一丝欣赏,「有勇气,若说这话的是朕手下将军,朕会重重赏赐这等勇将!可站在我面前说这话的,只是个十一岁的小娃娃,朕是不是该笑你初生牛犊不怕虎?」

「臣幼时,看过不少兵书。」商悯说出见解,「谭国不算弱国,若不奇袭制胜,反而与其僵持数年,焉知时局不会发生变化?武国调兵短则三月,备足粮草又要许久……攻谭事大,夜长梦多。」

这个问题不需要商悯点醒,燕皇也能想到,她没信心能以这个理由劝住燕皇不借武国的兵,亦不清楚有几个国愿意响应燕皇号召去攻谭。

她也知道燕皇根本就不是诚心想借武国的兵,他就是想折腾武国。

但是商悯还是要试试劝住他。

先是摆明利害,接着商悯豁出自身性命做担保表明态度。连武国大公主都愿意当士卒了,这是在告诉天下人武国不借兵不是不想借,而是鞭长莫及,连大公主都敢上战场,谁还能比武国更忠诚?

商悯是在以自身为饵。

到了战场上,她的生死就是燕皇一句话的事,刀剑无眼,死了也只能归咎于运气不好。要是商悯死了,商谦就继承王位,燕皇对谦儿的戒心还没有那么深。

瓦解一个国,有时不需要消耗国力,还可以从他们的继承人下手。

强逼武国借兵可能适得其反,这么多兵路过大燕疆土也是个不小的安全隐患,燕皇也怕众多诸侯国被逼急了联合起来……派商悯上战场,拿捏着她的小命,反而是温水煮青蛙之策。

燕皇看商悯半晌,忽然抚掌笑:「悯儿,不仅有将军之资……还有军师之谋啊。」

「可惜……可惜。」他无比惋惜地看着商悯,「这样优秀的孩子,不是朕的女儿。」

「担不起陛下称赞。」商悯深拜。

「不要叫朕陛下了,叫朕皇伯伯吧。」他靠在龙椅上,轻声道,「让你去大学宫,屈才了……终究是培养花朵的地方,不是磨剑之地,不适合你。你要当士卒的事,朕准了。」

商悯讶然抬头,见这位老人似笑非笑地注视着她。

第56章

商悯沉默一瞬:「谢皇伯伯栽培。」

皇帝要拿捏她的性命,她却要对他谢恩,皇帝也知道天下诸侯藏有野心,却不得不稳住他们,不敢轻易下手。双方各怀鬼胎,一言一行皆不是出自真心,他们也能看出来对方并非真心,却还是要虚与委蛇。

商悯着实心累。

「悯儿身份尊贵,怎能与士卒相比,朕即便答应,也不可能真将悯儿放进军中充当士卒。」燕皇话锋一转,「攻谭之事,朕欲交与镇国大将军苏归……悯儿不如师从苏将军,在他身边做个侍童,也好长长见识,如何?」

商悯知道镇国大将军苏归的大名,大燕武将,除了当朝太尉大人,往下数就是镇国大将军苏归了。

燕皇已有此决断,商悯自然没有拒绝的馀地,她低头道:「全凭皇伯伯安排。」

单纯以血缘关系来论,用姬氏的辈分排,燕皇是商悯远房舅舅,但是以国与国的关系来论,商溯和燕皇同辈,商悯得叫他伯伯。

各国王族的亲戚关系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燕皇叫商悯喊他伯伯,说明他看重的是商悯的政治身份,而不是血脉,这无疑是在表明态度。

「回去吧,悯儿,明日不必随那些公主公子前去大学宫了。」燕皇道。

商悯依然垂首:「是。」

直到商悯踏出皇宫,被刚刚一连串变化搞得无比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她才舒了一口气,有心思回头复盘一遍她与燕皇的对话。

马车摇摇晃晃,车軲辘压过青石板路,偶尔掀动的车帘外透出繁华的街景。

入宫不过一个时辰,商悯就觉得无比疲惫,这种疲惫源自于心理层面。但同时她又感到一丝隐秘的期待……她向往大学宫不假,可是她同样向往真正的沙场。

镇国大将军,苏归,此人经历堪称传奇。

寒门出身入大学宫,后因打架斗殴伤及贵族子弟而被学宫除名,随后参军。不久伐梁,他奋勇杀敌,凭藉军功从一小小十夫长一路爬到了六品武将的位置,更是在关键的一战中献计破城,歼敌数万,为燕军入梁扫清了道路,随后苏归便被破格封为四品将军。

再之后,屡战屡胜,从无败绩。

现今苏归官二品,镇国大将军一职中的「镇国」二字,已然说清了他在军中的分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