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61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眼见下方的诸人一个个像是石桩一般呆滞在了当场,乔琰补了一句,「怎么,难道诸位觉得,我此番进攻冀州是专程来索要这笔欠债的不成?」

她看起来好像当真是这么想的!

谁让袁绍所欠下的那笔天价债务和乔琰所提出的归还方式,都半点没有给人以私事的意味!

更别说,这出债务最终的解决之法,竟是要将参与到守城之中的河北世家抄家之后没为劳工,袁绍则亲自数麦子到死为止。

谁还能觉得这是一出私事?

那分明就是乔琰对河北世家此前抉择有误而做出的打压。

然而当她说出这「国事」二字的时候,话中是绝不容任何人错认的认真!

众人这才后知后觉地撇开了袁绍欠债这件事,重新看回到这进攻冀州青州之举上来,也当即想到了六月里乔琰送来的那封国书。

从始至终,那句「令不当出自两朝」,才是她作为大雍天子值此登基不久之时御驾亲征的缘由。

重点在刘辩这位汉室天子的存在,不在于袁绍!

糟了!沮鹄心中暗叫了一声。

他们这些河北世家的过错何止是对袁绍发起了支援,还有以刘辩为汉室正统,为之冲锋陷阵这一点。

倘若他此前不要自作聪明地为了保全他们的性命,先对着乔琰做出了这样一番让步,甚至得到了在场有着相似身份之人的认可,他们原本可以两罪并罚,或者逐级削减,而不像是此刻一般……

为了解决那出私事,他们已自愿上交财产,甚至成为乔琰麾下军屯之中的劳工,也便是个一穷二白的存在,可现在还要对「国事」再行议定惩罚,他们能拿出来的,只有自己的命而已!

偏偏先前为了保命的种种举动都是由他们自己主动提出的,并非乔琰给他们做出了什么误导,这事情能怪得了谁?

乔琰已在上首开了口:「何为国事?伪朝立于邺城,不能保境安民,令流民四起;不能富国强兵,令饥荒中人各相食之事尤有发生;不能教民开化,只有种种愚民手段推行!朕承袭汉室之交托丶民众之厚望,方有今日,何能见二州子民居于水火之中!」

她的目光已先一步转向了刘辩。

帝王威严在这一出对视之中有了何其分明的体现。

刘辩本就已因邺城城破而惶恐万分,现在又看到了乔琰一点没有要跟他念旧情的意思,在惊惧之下连连后退,若非身边的侍卫搀扶了一把,险些直接跌坐到地上。

他方站定,便怒道:「你要做什么?我是大汉天子!」

「不……」他忽然又抬高了音调说道,「就算你以这方邺城朝廷为伪朝,你也该当记得,是我父亲对你有一番知遇之恩才能令你有了青云直上的机会,我纵非天子也是大汉的弘农王。你不能杀我!」

「弘农王?」乔琰摇了摇头,气定神闲地回道:」你这话说得不对,后汉宗室后裔里,能得我承认享有礼待的,不过一个山阳公和一个安邑公而已,哪里有什么弘农王?你总不能因为当年我对你送出了年节礼物,便以为你我之间可算是有交情吧?」

「可你也不看看,我以汉灵皇帝坟头黄土请你念及尽孝之心,未得你回应,想来是有和他划开界限的想法,那便不必与我提及什么人情之说!」

「我又以早年间进学手札赠送于你,希望你博闻广记,修养己身,也未曾得你研讨回信,唯见你识人不清,用人不明,贪恋皇位权柄,为祸冀青二州。何敢与我言说什么不能如何待你!」

乔琰这话说的,让刘辩一点从中反驳的馀地都没有。

他确实曾经从乔琰那里接收到过这两件礼物。

刘宏的坟前黄土被送到他面前的时候,他甚至还觉得,这大概是乔琰对他做出的什么影射嘲讽之举。

她所送来的手札笔记再怎么被人觉得是重要之物,在刘辩看来,反正邺城之中也有教授他学问之人,同样没有什么大用。

他又哪里会想到,这两件年礼会在此时被乔琰以翻旧帐的方式提了出来,也成为了他不堪教导丶不配为大汉子孙的证明!

她话中语气依然透着胜券在握的稳重,却分明已真正展现出了对他的杀机,也让他的腿脚彻底发软了。

只听得乔琰接着说道:「伪朝头领刘辩,故汉灵皇帝不孝之子孙,另起新都于邺,冒领百姓赋税七年,徭役徵兵赋税无一不重,今大雍克之,当以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以儆效尤!

警告那些还分散于四海的汉室子孙,他们若是如刘协刘虞一般上道,纵然无法享受到那等领取封地食邑的待遇,却也绝不会再被她做出什么兴兵剿灭之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