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第1页)
起码在外人的流传之中还能说,袁绍袁本初乃是与汉室共存亡,而被大雍天子所诛杀的,并不是像个蝼蚁一般为求苟活而数着麦粒。
但他并未忘记,在乔琰兵临邺城之时,他那三个儿子也都被活生生地作为俘虏带到了邺城的城下,倘若真能有沮鹄所说的这条生路,那他们或许也能被保全下来,最不济也就是和他一并数米还债。
这是让汝南袁氏尤有一息尚存之法啊!
被马伦带走前往乐平的两个儿子早早就和汝南袁氏划开了界限,剩下的汝南袁氏子弟也早随着袁术之死而投效到了他的麾下。
若是因倾力相助邺城而自此湮没消亡,他到了九泉之下也无法与父亲祖父交代!
在他面前的这口粮袋已经在他的面前被人解开了绳索,露出了里面一颗颗麦子。
这是袁绍原本从不在乎的东西,却在此时沉甸甸地负载着不知多少人的生命,也直接压在了他的心口。
他……他忽然朝前伸手抓住了一把,一如他此前在兖州遁逃之时从河流中抓住了那一缕生机。
「若大雍陛下准允,袁绍愿循此法……还债!」
425。425大汉落幕……
这一句话说出,对袁绍来说远比让他现在就去死还要难受得多。
多年间,他就算明知乔琰手握着何种战绩,也从未真将自己的位置放在乔琰之下。
直到她建立大雍登临天下至高之位,袁绍才勉强承认,无论是在能力还是魄力上,他都差了乔琰太多。
可即便如此,面对着大雍兵马的入境进攻,袁绍依然抱有一种能在最后翻盘的侥幸心理。
他不愿意相信当真有人能以这等稳健的心态赢到最后,更不愿意相信,乔琰能凭藉着女子之身走到这最后一步。
只是到了现在,他何止要接受这样的结果,也不得不将自己那等凭藉着家世与履历所编织而成的高贵,全都给打碎在这个已然易主的朝堂之上。
他身上背负着的并不只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命,还有汝南袁氏总有一日重新站起来的希望。
难道他要将这等希望寄托在早就成为乔琰下属的袁耀身上吗?
不,当然不行!
可在他心中一念转圜过了乔琰的种种表现后,这份希望又好像渺茫到令他绝望。
更绝望的显然是,当沮鹄提出了这个化解河北世家死局的方略之后,袁绍他虽然并未朝着四周看去,却隐约觉得有无数双眼睛正在此时盯着他的后背。
他到底愿不愿意答应这样的条件,只怕并不是头号要紧之事,总之,这些想要活命之人一定会押着他答应的,也绝不会给他自寻死路的机会。
没有任何一刻比此时还要让袁绍清楚地意识到,他此前自以为的高高在上丶众人敬仰丶从属效力,原来是这么一番空中楼阁一般的存在。
现在这座高楼被乔琰的强兵铁骑撞碎了根基,当即垮塌了下去,也就浮现出了其本来的面目。
他像是刚刚被人从梦境之中唤醒一般,又喃喃地说了一句:「愿循此法。」
「好!」乔琰合掌一拍,回道:「倘若河北世家和你袁本初都没有这个异议,那便按照这等法子来办。」
「方才你等已说了,冀州本为叛逆,朕领兵来平,世家资财尽为大雍所有,理当不再归属于你等,我这便让人前去查抄。」
「余者劳作所得交与汝南袁氏计数上缴,直到能将那笔粮食偿还完毕为止。」
她忽然抬眸朝着在场众人的后方看去,说道:「沮公与和审正南为河北名士之冠,理当为其馀众人做好表率才对?」
众人连忙随之回头望去,这才看到,在这大殿之外不知道何时已多出了数人,或许已在殿外看着里头的情景有一段时间了,其中正包括了早前就被俘虏的沮授审配等人,连带着身在此地的,还有……袁绍的三个儿子。
袁绍手中握住的那一把麦子忽然落了下去。
再没有比眼前这出还要尴尬的处境了。
哪怕明知道他选择应允这等交易筹码,乃是为汝南袁氏留下活命的有生力量,在被一贯以来都被他俯视的儿子这般看着,他几乎要将自己的后槽牙给咬碎在当场。
然而身处于乔琰这方的大胜之势威胁之下,就算是他都没有这个反抗的馀地,更何况是他的那几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