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10120(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难怪太平公主如此笃定,叛军很难在短时间内攻克这些得到她援助的城池。

面对这些拥有利器的城池,叛军所能做的,唯有绕过这座城池,或是将这座城池慢慢包围起来,耗尽其补给,方能不战而胜。

不过,现在朝廷援军已到,高仙芝和封常清自然不会给叛军围城的机会。

在亲眼见识过“神器”的威力之后,高仙芝和封常清都对接下来的战事产生了极大的信心。

能赢!他们能赢!

如今他们有“神器”在手,守城军同样有“神器”在手,只要配合得当,他们未尝不能将叛军留在此处!

战时的城池,总是处于高度警戒状态的。

与外间欢呼雀跃的百姓们不同,本城县令、县尉和县丞的脸色十分严肃。

当人人都在为他们以少胜多而欢呼时,他们却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现状——他们的火器和弹药数量已经不够了。

这些天,为了与叛军抗衡,他们消耗了大部分的火器和弹药。尽管他们在利用火器努力灭敌,仍然只消耗了很少一部分敌人。

碗口铳威力大,却胜在不够灵活,手铳则需要在射程范围内使用。

守军们以守城为第一要务,自然不能一直拿着手铳冲出去与敌军火拼。

这也造成,他们看起来取得了极大的战果,实际上却没有消耗掉对手太多有生力量。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往后,这神器便与弓箭配合着使用吧。”县尉道:“万万不能让叛军发现,我们的神器已经告急了。”

县令叹了口气:“也只得如此了。”

在这种情况下,县令等人忽然得知朝廷派来的援军赶到了,他们心中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

……

战报一封一封地被送往长安,所有的大臣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前线传来的消息。

在他们“亲身”体会过安史之乱造成的灾难性结果之后,没有人会认为这桩战事与他们无关。

他们中许多人的祖宅和产业都安置在长安,这些都是他们带不走的。

没有人希望安禄山叛军真的打进长安来,将他们祖祖辈辈的心血都付之一炬。

幸而在李令月的统帅之下,负责平叛的军队取得了极为喜人的战果。

曾经得李令月馈赠“神器”的那几座城池联起手来,与朝廷派去的援军一起,阻挡住叛军前行的步伐。

有那几座城池做防线,后面的城池也可稍稍松口气。

在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呼吁下,后面城池的县令不断向前线城池运送物资,只盼着能够彻底将叛军封锁在那几座城前,好让叛军不要来祸害他们的城池。

高仙芝等人以逸待劳,急躁的不安的,反而成了安禄山大军。他们此次叛乱,没有带够粮草,本就是靠着以战养战,一路劫掠来维持生计。

现在,他们突然碰到这么几个“硬茬子”,打了十天半个月的仗,没能讨到半点好处,他们自然着急。若是再不想点办法,他们可就要断炊了。

高仙芝利用叛军的急躁心理,诱惑叛军掉转过头,去一处小城劫掠。当叛军抵达那座小城之后,却发现高仙芝早早就埋下了地雷。

那一战,叛军损失极为惨重。

当前线大捷的消息传到长安城时,许多大臣们一直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此时的他们,以一种全新的目光看着李令月,似乎没有想到这位公主不仅在政务上有着不容忽视的才能,在军事方面同样也这般出众。

如若当初,她与李隆基相争,胜出的是她,会如何呢?

一想到这里,这些大臣们赶忙掐断了自己的这个念头,不敢再深思下去。

无论如何,这件事都已经过去了。他们再如何思考,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这时,李令月屏退了众人,正在与武皇说私密话。

李令月道:“阿娘,安史之乱就要被平息了。这场叛乱既然是李隆基引起的,自然该由他来终结。”

武皇若有所思地看着李令月:“你是想——”

“将李隆基送去战场吧。虽然我们及时出面制止了这场叛乱,但在这场叛乱中,仍然死了不少百姓,李隆基他理应以死谢罪。”

李令月道:“该让他亲自感受一下,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面对突然袭来的叛军,究竟是何等恐惧与绝望。”

武皇对于处死李隆基一事并没有什么意见。她所考虑的是,处死了李隆基,这大唐江山,究竟该交托到何人手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