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章 太子近臣(第1页)
第1342章太子近臣
眼见王言看着信,一脸的笑意,萧媚不禁凑近了去。
“什么好消息啊,夫君这般高兴?”
“太子被废,囚禁深宫,晋王成太子了。”说着,王言把手里的信递给了萧媚。
后者看了一遍,这是杨广亲自手书。杨广的书法很不错,但这信上的字却是狂放潦草,可见书信之时的内心激荡。
“太好了,夫君,晋王做了太子,以后夫君的日子肯定比之前好太多了。他们再是阻拦,夫君也能走的更高。”
王言好笑的摇头:“哪有那么简单啊,便是当今陛下尚不能万事一言而绝,何况太子呢。而且眼下海贸、水军为重,我走不了。怎么也得再做个两三年,叫别人瓜分了水军,这才会把我调走。”
说起这个,萧媚也是很气愤:“夫君,真就这么看着?一点儿都不行动?这是咱们的根基啊。”
“咱们哪里有什么根基,你又不是看不明白,若咱们对抗、不配合,那就是自寻死路了。不过咱们肯定的也不会束手待毙,水军不是那么好瓜分的,我自有布置,今后总能指挥的动一部分。”
“那就好,若不然凭白给别人做了嫁衣,咱们就赔大了。”
“倒也不能说赔,毕竟咱们也赚了不少钱粮嘛,而且咱们的船队是最大最好的,战斗力也是最强的。去年还派了人到更远的地方去探索,等他们回来,说不得咱们又现了一处宝地。”
土豆、地瓜、大米、辣椒等等,都是必要弄回来的。海外进口粮食是一方面,总要保证自家的产量足够才好。
而且真说起来,哪怕是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粮食的总产量也足够保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不会饿死,吃不饱但总也能吃上饭,吃上几口就饿不死。是大户的囤积,是各个环节的盘剥,是赈灾的不利,是调配的不合理,导致的总有人饿死。
相对来说,从海外进口粮食不是一个赚钱的好选择,大户之家不缺粮食,甚至都多到霉。所以众多的大户之家,更倾向的是弄其他的各种东西,如香料、海产、矿产以及地方特产等等。他们不会浪费船上宝贵的空间,来装更多的粮食,只要足够船员的消耗就是了。
老王家的大船队,却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从海外拉粮食回来,甚至还帮助南越那边改良稻种,让他们有更多的产出。
如此海量的粮食拉回来,再加上他本身在大隋境内收购的粮食,已经是一笔很可观的数目。别的地方不说,至少在南方,他已经几乎统一了南方的粮食市场。以他的收购价、销售价为基准,大家都跟着他的步调走。
好处就是他维持了南方的粮价,不会因为丰收而贱卖,也不会因为减产而提高价格,导致百姓们买不起粮食。
维持在一个种地的百姓有的赚,不做农事的百姓也不会花太多的钱去买粮食。
当然这是他请示了杨广之后才做的,他又给杨广讲了粮食与经济,于是杨广就让他实行了,同时杨广也给杨坚讲课。
这一次杨勇被废,杨广上位,可以说完全就是众望所归。王言给杨广弄回来的功劳太多了,文治武功样样齐全。
草原大胜,建立出海的水军,扬州治理的也相当不错,一派繁荣气象,整个江南老老实实,大家一团和气。
对比起来,杨勇就显的很废了。这一次又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早看他不顺眼的亲爹妈,顺势也就达成了统一,直接给他撸下去,让更懂事儿,更有能为,更孝顺的杨老二上了位。
这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毕竟如果不让杨广上位,那么等到杨勇上去以后,必然不会让杨广好过,杨广显然也不会引颈就戮,最终就是两人自相残杀,败坏大隋国运,得不偿失。
于是就让目前看起来更废物,毛病更多的杨勇下去,换了更有能为的杨广上来,免去了很多的麻烦。这是杨坚和独孤伽罗都能看到的。
听过了王言的一番话,萧媚说道:“妾身看那杨广并非善类,哪怕当了太子,定然也是不甘心一直由人摆布,怕是要不了多久,就要暗害陛下。夫君位极人臣的日子不远了。”
王言笑道:“不管是不是要暗害,这种事儿咱们肯定不能掺合,让宇文化及他们干去吧,他们心思坏。”
“夫君还是不放了宇文化及。”
“有机会我得砍死他。”
萧媚不禁莞尔一笑,他知道王言是个记仇的。目前没报的仇就两个,一个宇文家,一个杨素,这两家都不好动。
王言摆了摆手:“不说了,别让琼花知道,我给咱们的太子殿下写个回信,好好拍拍马屁。”
琼花公主是个天真烂漫的人,长于深宫,嫁给了王言以后,一家人也是和和睦睦,没有其他的什么烦心事,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还是不要影响了琼花的好心情。王言还是很照顾她的,毕竟他从来都是好男人么……
杨广上位太子,成为储君,影响还在持续的扩散。
毫无疑问,这对王言来说是极好的事。他一直坚定的追随、支持杨广,并且有着相当大的功劳,是杨广能够上位的主要推手之一。
哪怕他出身卑鄙,这个时候人们也得说他有吕不韦之能了,恰好,他眼下也确实是天下数得着的大商人。
短短几年时间,在商事上就过了许多大户几百年的积累。
当然也单单只是商事,其中主要还是海贸、烈酒、护肤、化妆品占了大头,再多加一个养殖。现在他是大隋最大的鸡鸭鹅牛羊猪养殖、贩卖,别人干不过他。
经过许多年的展,无论是养殖规模,还是养殖经验,都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已经培养出了一批精通养殖,会兽医的人才。跟他混,是真的能吃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