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身世之谜(第4页)
婚宴散后,李清歌站在韩府的后花园中,望着天边的晚霞出神。这桩案件虽然圆满解决,阿诚与韩雪瑶终成眷属,但她心中却有一丝莫名的惆怅,似乎有什么东西轻轻撩拨着她平静的心湖。
"在想什么?"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上官临风不知何时已站在她身旁。
"没什么,只是觉得此案也算是皆大欢喜。"李清歌淡然道。
"那你何不高兴?"上官临风敏锐地察觉到她情绪中的微妙变化。
李清歌摇摇头:"我原本打算案件结束后立即回府继续研习《灵心经》,还有很多禁术尚未参透。"
"修行固然重要,但也不必太过刻意,"上官临风目光温和,"前段时间连续破案,你也累了,不妨借此机会放松一下。我在城郊有一处园林,环境清幽,正适合休憩。可愿随我前去小住几日?"
李清歌有些意外,这还是上官临风第一次如此直接地邀请她。往日他们的相处,不是为了破案,就是为了查明真相,鲜少有如此闲适的时刻。她犹豫片刻,看着上官临风期待的眼神,竟意外地答应了。
"好,那便叨扰几日。"
次日清晨,上官临风亲自驾车,带李清歌前往城郊的澄心园。
这座园林占地不大,却布局精巧,一池一石皆有深意。春意方浓,园中繁花似锦,桃红柳绿,莺飞蝶舞,处处充满生机。
"这里是先父留下的私产,"上官临风介绍道,"我小时候常在此读书写字,长大后因公务繁忙,反而难得来此。如今春色正好,正适合赏玩。"
李清歌漫步园中,心情渐渐放松。这里确实是个休养的好地方,远离城市的喧嚣,却又不失文人雅士的情趣。一路行来,或见山石嶙峋,或闻流水淙淙,处处透着主人的匠心独运。
中午时分,上官临风亲自为李清歌沏茶,端出几样精致的点心。两人坐在湖边的亭子里,难得平静地交谈,没有往日的针锋相对。
"这次的案子,让我想起了很多。"上官临风望着远处的山色,语气罕见地柔和,"命运有时就是如此奇妙,阿诚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灯匠,却有着不凡的身世;韩小姐以为自己爱上了身份低微之人,不料对方竟是王子。"
李清歌浅酌茶香,微微点头:"这世间万事,表面看来往往与实际相悖。"
"就像你,"上官临风突然直视李清歌,目光中带着少有的真诚,"表面冷静疏离,内心却比谁都重情义。"
被如此直白地道破心思,李清歌有些不自在,轻轻放下茶杯:"王爷说笑了。"
上官临风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话有些冒昧,轻咳一声,转而谈起园中的花草。两人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时分。
夜幕降临,上官临风带李清歌来到园中一处小亭。亭前湖面上漂浮着数十盏花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同繁星落入凡间,美不胜收。
"这些都是我亲手做的,"上官临风解释道,"每一盏都有不同的灵意。"
李清歌惊讶地看着这些精美的灯笼,不由得赞叹:"没想到王爷还有这等手艺。"
"略通皮毛罢了,"上官临风谦虚道,"听闻阿诚的灯是西陵国的皇室工艺,蕴含机关与奥妙,我这些不过是粗浅的模仿。"
他微笑着从袖中取出一盏小巧的灯笼,递给李清歌。这灯笼与湖中漂浮的略有不同,灯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花鸟图案,中央是一朵含苞待放的梅花,周围点缀着几片雪花。灯光透过薄薄的纸面,将图案映照得栩栩如生。
"这盏送给你,取'清梅傲雪'之意,就如你的性情。"上官临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温柔。
李清歌接过灯笼,借着灯光看清了图案,心中掠过一丝异样的感觉。她从未收到过如此用心的礼物,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她向来不善言辞,只轻声道了句:"谢谢。"
"举手之劳,"上官临风目光温柔,"这次多亏有你,才能解开这桩案子,成全一段美好姻缘。"
李清歌摇头:"王爷过奖了,我不过是尽己所能。"
两人静静地看着湖面上漂浮的灯火,各自沉浸在思绪中。微风拂过湖面,带起轻微的涟漪,灯笼随波摇曳,光影斑驳。
"清歌,"上官临风难得直呼其名,声音低沉而温和,"有时候我在想,若世间没有那么多规矩和藩篱,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会不会更加简单?"
李清歌愣了一下,不知如何回应这突如其来的感慨。这样的上官临风她很少见到——不是那个神机妙算的王爷,不是那个运筹帷幄的朝廷重臣,而只是一个有着真实情感的普通人。湖面上的灯火映照在她的眼中,如同点点星辰,美丽而遥远。
就在这微妙的氛围中,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喊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王爷!王爷!"一名侍卫匆匆跑来,单膝跪地,"城中又出事了!"
上官临风和李清歌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默契:新的挑战已经到来。
灯下缘分暂且搁置,又一桩离奇案件等待二人联手破解。上官临风刚才的那句感慨,似乎已随着夜风飘散,没有得到回应。然而,李清歌心中却泛起一丝微妙的波澜,这波澜或许会在日后的相处中,慢慢化为更深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