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身世之谜(第2页)
上官临风接过玉佩,不禁大吃一惊。他仔细端详着玉佩,指尖轻抚过那断口处的纹理,心中的疑惑更深了。这玉佩材质特殊,雕工精湛,一看便是贵族之物,与阿诚自称的布衣身份极不相符。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他翻转玉佩时,背面隐约可见一个已经磨损的徽记——那是一条腾飞的龙盘绕着一朵绽放的莲花,虽然因年代久远而有些模糊,但上官临风还是一眼认出了这个标志:西南边陲一个小国的王室徽记!
"这是。。。西陵国的莲龙徽?"上官临风的声音略带颤抖。
阿诚神色一变:"王爷认得此物?"
上官临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玉佩递给李清歌:"李姑娘,请你看看这玉佩的来历。"
李清歌接过玉佩,指尖轻轻抚过其表面。她闭上眼睛,运转通灵之术,感知玉佩上残留的气息和记忆。随着她的感知深入,一幕幕模糊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
烽火连天的边境,惊慌奔逃的人群,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在火光中轰然倒塌。一对衣着华贵的夫妇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在狭窄的密道中飞奔。男子胸前佩戴着与阿诚相同的玉佩,只是完整无缺,莲花形状完美无暇。
画面一转,那对夫妇来到一个偏僻的山洞,将襁褓中的婴儿交给一对普通的农家夫妇。男子摘下胸前玉佩,将它劈成两半,一半放入襁褓,一半自己留下。
"此子乃西陵国唯一血脉,务必保护他安全长大。日后有缘,他会凭此玉佩寻回真正的身世。"男子的声音沉痛而坚定。
接下来是一阵混乱的厮杀声,那对贵族夫妇为掩护农家夫妇离开,毅然转身迎向追兵,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
"阿诚可能是西南小国的遗孤,"李清歌睁开眼睛,声音略带震惊,"而且身份不一般。"
她将自己通过通灵术看到的画面一一道来,在场二人皆是震惊不已。
阿诚面色苍白,身体微微颤抖:"这。。。这不可能。。。我怎会是西陵国的人?"
"你有多少记忆是从叔父那里听来的?"上官临风敏锐地问道。
阿诚愣住了:"我小时候的记忆确实很模糊,大多是叔父后来告诉我的。他说我父母死于瘟疫,是他收养了我。"
"你叔父如今何在?"
"十年前病逝了,临终前嘱咐我好好保管这块玉佩,说它会在关键时刻助我一臂之力。"阿诚的声音中带着迷茫,"难道他知道我的真实身世?"
"十八年前,西陵国遭遇邻国侵袭,国破家亡,"上官临风沉声道,"王室成员几乎全部遇害,只有年幼的小王子下落不明,成了千古之谜。若李姑娘的通灵术没错,你极可能就是那位失踪的西陵小王子。"
阿诚难以置信地摇头:"不,我只是个普通的灯匠,怎会是什么王子?"
"此事重大,不可草率定论,"上官临风思索片刻,"我会派人秘密查证,三日之内给你一个答案。在此之前,你和韩小姐暂且安心住在这里,不要外出,也不要与外人联系。"
阿诚虽心中震惊,但还是恭敬地应了下来。
送走阿诚后,上官临风立刻派出心腹,前往边境查证阿诚的身世。他还特意找来了精通西陵国历史的学者,仔细研究那块玉佩上的徽记与纹样。
李清歌也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答应留在清溪别院,一方面照顾韩雪瑶,另一方面也想进一步探查阿诚身上的秘密。
三日如梭,上官临风派出的人马终于带着消息返回。上官临风在书房中接见了信使,阅读了详细的调查报告,神色逐渐凝重起来。
"李姑娘,"他命人请来了正在庭院中与韩雪瑶闲谈的李清歌,"消息已经查实,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
李清歌静静聆听着上官临风的讲述。
根据调查,阿诚确实生于西陵国与大周交界的小镇。那里曾是西陵国王室的秘密别院所在,也是当年战乱时王室成员最后的避难所。调查人员找到了当年照顾阿诚的老仆人,证实了李清歌通灵术中看到的一切。
更令人震惊的是,那对救下阿诚的农家夫妇,正是阿诚称之为"叔父"的人和他的妻子。他们本是西陵王室的忠仆,冒险将小王子送出了战火纷飞的王宫。
"一切证据都指向一个事实,"上官临风神色凝重,"阿诚极可能是十八年前在边境战乱中失踪的西陵国小王子,西陵国最后的血脉!"
李清歌闻言,心中虽有所准备,仍是一震:"若阿诚果真是西陵王子,那他与韩雪瑶。。。"
"正是我所考虑的,"上官临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若阿诚果真是西陵王子,其身份不仅与韩家门当户对,更因西陵国与大周世代通婚,在政治上也是一段有利的姻缘。"
两人相视一笑,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阿诚与韩雪瑶的爱情,或许能在这意外的身世之谜中找到光明的出路。
上官临风决定将此事禀告皇上,同时委婉地向韩大人透露了阿诚可能的身世。皇上听闻此事,龙颜大悦,不仅对上官临风的处理表示赞许,还特意下旨彻查此事,以正史册。
韩大人得知女婿可能是西陵王室后裔,态度立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前对这门亲事的反对一扫而空,转而开始四处宣扬女儿的好眼光。一时间,朝野震动,议论纷纷。那些曾对韩雪瑶与阿诚之恋嗤之以鼻的人,如今争相认同这门亲事,甚至开始讨论两国邦交的可能性。
然而,当上官临风和李清歌将调查结果告知阿诚与韩雪瑶时,两位年轻人的反应却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