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梨园惊魂(第1页)
仲春时节,京城百花盛开,酒楼茶肆中人声鼎沸。李清歌从城东一户人家走出,手中捏着几枚铜钱,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疲惫与满足。
"夫人不必担忧,令郎只是贪玩去了城西的杂耍摊,此刻正在'福满楼'的二楼雅间吃点心,不出一个时辰便会自行归家。"她将铜钱收入袖中,温声安慰那面带忧色的贵妇人。
妇人千恩万谢,连忙命婢女取来一只精致的荷包作为谢礼。李清歌推辞不过,只得收下。走出那户宅邸,她长舒一口气,揉了揉太阳穴。这已是今日第三桩寻人案子,虽不复杂,却也消耗了她不少精力。
正欲回家休息,忽听身旁一名小贩高声讨论:"京城名伶齐星儿暴毙梨园!继月前荣叔、霜三爷之后,又一名角遭遇不测,死状凄惨!"
"又一个?"李清歌猛地停下脚步,细听起来
著名花旦齐星儿昨夜在排练结束后被发现死在后台化妆间,面部呈现极度恐惧之状,如同生前见了鬼魅。这已是半月内第三位在排演《霜华剑》中担任主角的戏子离奇身亡,令梨园蒙上一层阴影。
李清歌眉头紧锁。作为京城小有名气的通灵神探,这等离奇命案自然引起她的兴趣。更何况,她自幼酷爱戏曲,对《霜华剑》这出名剧也有几分了解——那是一个关于冤魂复仇的凄美故事,讲述一位被奸人所害的侠女幽魂,如何借助一把传世宝剑向凶手复仇的悲剧。
回到小院,李清歌在书案前沉思片刻,最终下定决心。她取出一件素净的绣花褙子换上,又从匣中拿出一支玉簪插在发髻上,然后收拾了几件简单的通灵法器,装入一个青布包袱,匆匆出门向城南的"长乐班"走去。
长乐班是京城最负盛名的戏班之一,齐星儿正是其中台柱。若要查明真相,自然要从案发现场着手。
到达戏班门口,李清歌发现已有官差在此把守,不许闲杂人等入内。她正思索如何混入,忽然瞥见一道熟悉的身影从戏班后门闪入,那挺拔的背影和轻松的步态,不是上官临风是谁?
"王爷怎么也来了?"李清歌心下诧异,想起上次湖畔奇案后,两人已有月余未见。
她轻哼一声,绕到戏班后门,见无人把守,便大胆推门而入。沿着幽暗的走廊前行,隐约听见前方传来交谈声。李清歌放轻脚步,悄悄靠近,躲在一根梁柱后窃听。
"。。。所以本王爷奉皇命前来彻查此案。这已是第三位戏子离奇死亡,若再查不出个所以然来,怕是会引起朝野恐慌。"上官临风的声音低沉有力,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一个略显谄媚的声音回应道,"下官已命人封锁现场,尸身也未曾移动,只等大人查验。"
"带本官去见尸首。"
脚步声渐渐远去,李清歌从柱后现身,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奉旨查案?看来这位风流王爷又有事业心了。"
她跟上两人,保持着安全距离,一路来到后台的化妆间。门口站着两名捕快,见上官临风到来,连忙行礼让道。李清歌躲在拐角处,思索着如何混入。
就在此时,一位挑着水桶的小厮匆匆走来,似乎是来打扫的。李清歌灵机一动,上前拦住小厮,低声道:"这位小哥,能否借你水桶一用?有重赏。"她从袖中取出那只精致荷包,晃了晃,里面传来清脆的碰撞声。
小厮眼睛一亮,犹豫片刻,点了点头。李清歌接过水桶,故意走得摇摇晃晃,仿佛一个普通的打杂丫头。她低着头,从两名捕快身边走过,竟无人阻拦。
化妆间内,齐星儿的尸体保持着临死前的姿势,仰面倒在一张太师椅上。她面容扭曲,双眼圆睁,似乎在死前看到了什么极度恐怖的东西。尸体已经僵硬,面色青白,唇色发紫,一副典型的惊吓过度致死的症状。
上官临风正蹲在尸体旁细细检查,一边观察一边沉思。李清歌故作镇定,走到角落开始拖地,同时暗中观察。
化妆台上摆满了齐星儿的个人物品——胭脂水粉、头饰假发、还有几本剧本。其中一本摊开的正是《霜华剑》,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批注,看来是常用之物。墙上挂着戏服和道具,其中最显眼的是一把造型奇特的宝剑,剑鞘上镶嵌着几颗宝石,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死者身上有何异常?"上官临风问道。
一名捕快答道:"启禀大人,尸身未见外伤,与前两位死者相似,都像是被吓死的。"
上官临风点点头,目光扫过房间,突然落在了李清歌身上。他眉头一挑,似乎察觉出异常,嘴角却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就在此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一个中年男子冲了进来,见到齐星儿的尸体,当即悲泣在地:"星儿啊,你怎么就这么走了。。。"
"班主何必伤心,我们正在查案,很快会给你一个交代。"上官临风安慰道。
班主抹了抹眼泪,叹道:"三位台柱相继离世,长乐班恐怕要散了。"
"三人都是演《霜华剑》的主角?"上官临风问道。
班主点头:"荣叔演霜华的父亲,霜三爷演男主角霜云,星儿演女主角霜华。眼下三人都死了,这《霜华剑》怕是再也排不成了。。。"
李清歌听到这里,心中一动。她悄悄靠近化妆台,趁人不备,迅速从齐星儿的梳妆盒中取出一根发簪,藏入袖中。她相信凭借此物,或许能通过通灵术窥见几分死前真相。
上官临风继续询问:"除了演同一出戏,这三人可有其他共同点?"
班主思索片刻:"要说共同点。。。他们三位在班中资历最老,又都是台柱,平日里说话分量重。最近排演这《霜华剑》,正是他们力排众议,才得以上演的。"
"力排众议?"上官临风挑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