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回 迦湿弥罗僧梦醒 五百圣贤集三藏(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能自性子有点急,替国王担忧:“那可如何是好。”

玄奘道:“迦腻色迦王就此询问胁尊者是怎么回事。胁尊者说:‘去佛日远,诸师渐以己见,杂入教典中’,自然对同一问题的解答就有不同的见解。”

迦腻色迦王问该怎么办,胁尊者就出了个主意,请国王召集高僧汇聚起来编写佛典,以便统一意见。

迦腻色迦王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传令各地推荐、自荐高僧。四面八方的僧徒赶赴过来,成千上万,喧嚣不已。国王觉得人数太多,便下令:“证正果者留下,烦恼未去者离开。”

僧人散去不少,但仍人数众多,国王再次下令:“具备三明、六通的留下,其余的各自返回。”留下的僧人仍然很多。

能净也有点着急了,“这么多人,国王怎样才能选出合格的人才啊。”

玄奘说:“最后国王又下令:‘只有内穷三藏、外达五明者才能留下来,其余的统统离开。’这样最后留下四百九十九人。加上世友尊者,一共五百贤者。”

迦腻色迦王原本想在王舍城大迦叶波去聚集众贤僧,胁尊者说:“不行,那里外道多,各种异说纷呈,应对都来不及,哪有时间讨论。”最后和众僧商量,迦湿弥罗国这地方四周环山,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外来干扰少,是研讨集会的好地方。

此次结集,距离佛灭已经六百年了,这是由阿难一系的有一切有部比丘组织的,胁尊者指导,世友主持的结集。

于是五百圣贤就从各地赶到迦湿弥罗结集三藏。这次结集工作量繁重,但成果巨大。

首先撰写《邬波第铄论》十万颂,解释《素呾缆藏》。

徒弟们都不明白什么是“邬波第铄论”“素呾缆藏”,玄奘只好解释,“邬波第铄论”是论议的意思,“素呾缆藏”就是经藏。这是佛说经典的总集,专门解说佛教教义。

其次撰写《毗奈耶婆沙论》十万颂,解释《毗奈耶藏》。“毗奈耶”意为“律”,“毗奈耶婆沙”意为解释戒律的人。“毗奈耶藏”是佛制戒律的总称,是对佛僧有关行为的规范。

最后撰写《阿毗达摩婆沙论》十万颂,解释《阿毗达磨藏》。“阿毗达摩”意为“论”,“阿毗达磨藏”就是论藏,专门解释佛经义理。

三藏共三十万颂,九百六十万字。

这是佛教史上第四次结集,全面解释三藏,三藏教义周备无缺,影响深远。

以前佛经三藏,一直依靠师徒口口相传,虽然有三次结集,但都没有辑录成书。此次五百罗汉尊者,以经典为依据,将他们的正见全部集中,形成一部论,成为一部维护根本说一切有部的论典。

这次结集的成果,国王用赤铜铸成金属薄片,在上面镂刻梵文笔录,用石函封缄,建造大佛塔,藏在其中,命令药叉神在四周守护迦湿弥罗国。

又另抄副本远送各地,广为流布。此后,大乘经典,多用梵语,即源于此次结集。

能净、能自还是一副懵懂样子,能清却喜不自禁。

在三徒弟中,能清悟性最高,对这次结集,重新申明佛法奥义的价值意义,他比能净、能自两位师弟理解更深,所以听到师傅的讲解,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听师父解说第四次结集后不久,能清忽然想起师父曾说过的一句话,对照结集的事迹,有点想不明白。憋了两天,实在忍不住,就问:

“师父,徒弟记得,刚到迦湿弥罗国时,师父曾说过:‘这国政局动荡,每次政局变化,对佛教影响都很大’。但前次师父又给弟子们讲了,五百高僧在这国结集,佛法得到了弘扬。弟子有些迷惑,还请师父给予弟子明示。”

能净、能自一听,还真是这么回事,师父的确说过这话。都以疑惑的眼睛望着玄奘。

玄奘又将他们召在身旁,坐定,然后缓缓地讲:

“佛陀涅磐后五十年,末田底迦罗汉来到迦湿弥罗国,这个时间距离现在已经千多年了。”

能自惊呼:“这么遥远了。”

玄奘点点头,又说:“不久,末田底迦罗汉也进入无余涅槃。末田底迦罗汉涅磐后,无忧王在如来涅磐后的第一个百年中,在迦湿弥罗国为罗汉建立起五百所寺院。这是为师给你们讲过的。”

能净说:“是的,师父讲过。”

玄奘说:“这五百所寺院建起来后,又从其他小国买来贱民,充当仆役,侍候僧徒。哪知道,这些贱民后来谋逆,自立君王,贬斥佛教,许多寺院受到毁损。”

徒弟们这时都不说话,静听师父讲述。

“临近各国鄙视他们为下贱之民,说他们是买得的仆役,称为讫利多,排斥他们,不与他们交往亲近。”

“大约五百年前,迦腻色迦王崛起,占领了健陀罗和呾叉始罗,攻取了迦湿弥罗,称雄于一时。迦腻色迦王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王廷文人高僧云集,他信奉佛教,在他的主持下,迦湿弥罗国成为佛教历史上第四次结集大会的地方,结集三藏共三十万颂,九百六十万字。这也是为师给你们讲过的。”

能清频频点头。

玄奘继续说:“可惜好景不长,迦腻色迦王死之后,讫利多种族又在迦湿弥罗国自称为王,驱逐僧徒,毁坏佛法。”

幸好又出了个睹货逻国的君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