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4页)
视线移至薛枝身上,对方靠在榻上,显然也在思考。
随即灵光一现,巧文想到薛枝平日里抄集的经文,僧人好是有钱,这样的懒活便不愿做了,层层外包,到至薛枝这里只有铜钱几文。
僧人好钱。
巧文心下浮出这个印象。
很刻题,那么就好办了。
与僧人做交易罢。
每月供几分利,让那饶舌僧人多多提及她家衣物——
不管是话本里哪个狐媚子穿了她家衣物,也不管一件深惨灭门案的邻居是不是一个开着衣肆的巧娘子家,更甚至,那个灭门案是她家也行。最终请狄大人为他们断案伸冤便可。
只要够深刻,只要这一条。
到时不若找个人,自己也行,开坛讲座时与那僧人配合,露个脸,转一圈。
不论故事如何,总有冲了这衫裙来的。
这第二,民间说书,又有三种形式,说书,讲史,合生。
说书,就是后世常理解的,唐代已有小说文体,这些杂耍艺人以话本为蓝本,在民间游走说唱,可以理解为小型,流动的俗讲。
在对巧文的宣传效果上是这样的。
这样的摊点流动大,数量多。可以采取光撒钱的方式,集中买广。
不必怕宣传过度,民众反感,在一切手段还很朴实的古代,只用担心力度不够,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宣传到位的问题。
不过有些冤枉钱倒可不必多花。
她们主要目的是吸引繁华商曲有实力的顾客,那么在人烟茂密的地方引流即可。
想到这,巧文又觉或许不必采取与俗讲一般的方式,在话本里加软广。
在街边卖艺的一般不如俗讲僧人知识渊博,且数量多,广撒网,层次良莠不齐,不能一家家修改话本,既麻烦也无法保证效果。
听众大都是普通百姓,即使听进去了,说不定只看个笑,丝毫不知里面内容呢。
巧文直接想来硬广。
就如后世在车上张贴广告般,在这些艺人旁竖旗,直接宣传巧娘子衣肆,写明地点,甚至可画示意图,突出颜色,最后,直接硬让艺人最后喊几句——
都来看看啊,巧娘子衣肆开业,南市第九大街第五曲,时兴渐变裙,颜色华美恍若仙子,刚开业不可多得,仅余五件,先到先得!
简单粗暴,大面积撒网,一炮轰天。
必要让巧娘子衣肆在短时间内深入相当一批人的心,建立一个时兴衣肆的印象,这招讲究快,准,狠,必须在其他商家反应过来前达到目的。
到时,不仅广告费加了,效果也大打折扣。
说书里的第二种形式,讲史,约莫也可采取此种方法,不过讲史人大多场地固定,费用较高,且男郎多些,怕是一时之间效果不好。
要入手,也得从“好郎君就要给娘子买件巧娘子渐变裙”入手。
那第三种形式了,合生,便是唱跳版说书了。
以音乐,唱,舞的形式卖艺,不过内容相当偏激,有骂宫廷侯爵的。
这样的宣传形式适合送一件自家产品,直接展示。
只是具体分布也要有讲究,合生是相当有影响的说书,影响宫廷,时不时有人进宫展示,从人力上说,巧文薛枝二人很难再赶制如此数量的渐变裙赠送,不过倒可以先送出几件,不做衫,只做裙,让薛枝熬熬夜,不愁赶不出来。
之后再广加宣传,希望找家知名合生艺人合作,可再次赠送衣物并负责全身装束。
相当于和合生人搞好关系,层层渗进内部,若是巧娘子名讳大了,到时应有人上门拜访。不过这均是长远的事了。
月明,从东方升起,望月,圆月,明月。
大体两件——
俗讲与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