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页)
因此这里的人,虽然心动,但终其而言,这些对他们不过是漂亮些的衣物罢了,见一见,看一看,如往常般,见了漂亮女郎艳羡一番,随后默默离去又回归自己生活。
这是其一,价格上的因素。
巧文默默想着。
价格上终无可变,因这地利,她们衣肆其实是与对标人群不匹配的。
说白了,这些华丽的衫裙只会是那些有钱女郎家的装饰品。
大部分是在为第一需求奔波的。
有钱的不差这点差价,平民百姓是如何也不会买这样一件无用之物的。
大时代如此,巧文只能顺应,去做这有钱人的生意。
天空一道暮色,暗粉,有穿透力的粉。
映着巧文身上的粉衫,帔子随意搭在肩上,风轻轻飘扬着,在划出微小的弧度。
价格不变,衣肆呢,她们搬不走。
如今,想来想去,算来算去,只有这人是流动的。
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
在开业之前,巧文本就想如后世般宣扬一番,只是开店事急,她便想一边卖着一边循序渐进。
可此时此刻,实践告诉她只有这一条路了,必走,也是唯一一条。
要去宣扬,打开市场。
可去宣扬,必有个侧重点。
今日一看,渐变裙可而盛唐那齐胸衫裙则时机不足。
全民自上而贵。
这样的东西,需得上边的人,宫城里的,华贵至极的人从里到外,层层铺开。
也只有这样,这齐胸衫裙才一开场便应上了那雍华富贵的地位。
巧文下定决心,便从这渐变破裙展开吧。
新鲜,又不跃形制。
上至权贵,下至平民,接受度高,易流传,打得开市场。
那么如何让山来呢?
怎么让京城知晓这巧娘子家的时兴间色裙呢?
无非是宣传。
吸引顾客,大揽生意。
那么怎么宣传呢?
一个念头悄然抚上脑海——
说书人。
两种方式。
第一,寺院戏场里的俗讲。
第二,民间游艺说书。
这第一,唐代寺院大都开有戏场,是人们游乐玩耍常去处。那里常有僧人借以讲故事宣传佛法,可深入民间,流传至今,也不总是僧俗故事,常有俗讲人讲些男女风情,才子佳人之事。
那里受众广,常有士人高层女子参杂其中,若能侥幸得这些人一顾,不常开辟不出新赛道。
可又如何渗入进去,让那些讲客为他们宣传呢,又如何潜移默化拉软广呢?
晚风吹进,柳叶轻拂,掠过面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