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第8页)
nbsp;nbsp;nbsp;nbsp;她很喜欢其中的一期故事,讲的是一位叫做珍娘的千金小姐抛绣球招赘,阴差阳错抛给了个穷秀才的爱情故事。第三期,正说到珍娘和穷秀才互相袒露心声,更进一步了解了对方的为人。几乎可以预见,这一定是一对欢喜冤家,马上会谈一场酸甜苦辣混杂的恋爱,最终以甜蜜蜜的完美结局结束。赵多福表示,她就爱看这款的。
nbsp;nbsp;nbsp;nbsp;甜甜的爱情,谁能抵挡?
nbsp;nbsp;nbsp;nbsp;很快看完了整期的报纸,赵多福意犹未尽,“太短了,如果能一次性刊登整篇故事就好了。”
nbsp;nbsp;nbsp;nbsp;她身旁的贴身侍女打趣她:“整个文学报都是官家专门为您开办的,您不如进宫去求官家,改一改小说家故事只登一半的习惯。”
nbsp;nbsp;nbsp;nbsp;赵多福摇着团扇,摇摇头,失望地说:“上个月我就进宫去提了此事,官家说为了多刊登好故事,只能这样均分版面,如果把版面只给一个小说家使用,那他就不会有上进心,故事也就好看不起来了。”
nbsp;nbsp;nbsp;nbsp;“这倒也是,须有竞争,才会用心琢磨每个字。”侍女恍然大悟,“官家想得可真周到啊。”
nbsp;nbsp;nbsp;nbsp;可这样,阅读报纸的人,便总会觉得看不够,每个月等待报纸出版,等的焦急万分,赵多福现在每天都数着日子,想着珍娘的作者写到哪个部分了,够不够刊登的字数。
nbsp;nbsp;nbsp;nbsp;“官家新办了个文学报,我瞧着就是胡来啊。”
nbsp;nbsp;nbsp;nbsp;宰执李纲的府邸上,今日来了不少客人,围坐在客厅里谈话。
nbsp;nbsp;nbsp;nbsp;“那些都是小事,刊登一些三教九流的小说罢了。我看最该重视的,是李清照呈给官家的策论。”工部尚书颜岐说道。
nbsp;nbsp;nbsp;nbsp;徽猷阁待制孟忠厚说:“她的那些阴阳之说,净是些歪理,我看易安居士的名声也不过是虚名,过去大家都太高看了她,给了不合理的赞誉,使其骄傲自满,才会有今天的妄言。”
nbsp;nbsp;nbsp;nbsp;“李相公,你评评她提出的理论,是不是歪门邪道,明明阴阳之说,正是指男女各司其职,男主外,女主内。她倒好,说什么女子藏于内院,如同乌云蔽月,大地沦陷,会使得阴阳失调,男子独木难以支撑国家的繁荣昌盛,渐渐弊端显现,就会衰败?!”
nbsp;nbsp;nbsp;nbsp;“大家伙听听,这是什么话!什么个意思!她难道以为近几年国朝对金的战事失利,是因为女子养在深闺而没有抛头露面的缘故吗!她想让女子出去干嘛?以色相击退金人不成?!”
nbsp;nbsp;nbsp;nbsp;直秘阁王圭:“我看,李院士想的,恐怖不单单是什么阴阳调和,而是投机取消,意欲借此机会掌握更大的权利。毕竟当今官家本为帝姬,李院士此举显然在投官家所好。巧舌如簧,谋取地位和权利。”
nbsp;nbsp;nbsp;nbsp;“对!我们不能允许这样的人,带着歪斜学说,弄脏了大宋的官场啊。李相公,您是宰执,是官家最信赖的人,您得管!”
nbsp;nbsp;nbsp;nbsp;在座的人,包括三省六部各个级别岗位的文官,都是在本部门能够独当一面的领导。李清照的策论,真的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nbsp;nbsp;nbsp;nbsp;李纲在上首听着一群人七嘴八舌地指责李清照,眉头简直快打起结来,“李院士的话没什么问题,我管什么?”
nbsp;nbsp;nbsp;nbsp;“您得压下去啊!”门下侍郎吕好问高声说道,“您和张相公一起面见官家,劝一劝她,不能借着年少轻狂胡来。当年前朝武氏之祸,差点毁灭了一个王朝…”
nbsp;nbsp;nbsp;nbsp;李纲打断了他,“李唐没灭在武氏手里,反而灭在了姓李的皇族手中!”
nbsp;nbsp;nbsp;nbsp;“那也是因为武氏窃国,埋下了祸端吧。”吕好问没好气地嘀咕。“总归有些联系的。”
nbsp;nbsp;nbsp;nbsp;“难道,就这么听之任之不成?”
nbsp;nbsp;nbsp;nbsp;一双双眼睛盯着他李纲,都等着他表明最终的确定的态度。
nbsp;nbsp;nbsp;nbsp;“官家已经提拔过李院士和梁指挥使,官家的心意诸位是真的不明白,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李纲干脆揣起袖子,将事情敞开说清楚,“《尚书》中说,‘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官家这是尚古啊,有据可依。我认为没有毛病。有才能的人,就该任用,而不是浪费掉。”
nbsp;nbsp;nbsp;nbsp;经制使傅亮挪了挪坐在椅子里的屁股,期期艾艾,“可古人说的贤才是指男子…”
nbsp;nbsp;nbsp;nbsp;“哦,《尚书》里头提过贤才要专门从男子当中寻找吗?”李纲回了他一句。
nbsp;nbsp;nbsp;nbsp;“这……”傅亮卡壳住,怎么连李相公也被李清照的歪们邪说带歪了。
nbsp;nbsp;nbsp;nbsp;李纲岂并非赞同了李清照的理念,只是他看的清楚,这件事不单单是李清照一个人的想法。女帝上位,迟早会提拔若干有才能的女子为官,又不是没有过先例。
nbsp;nbsp;nbsp;nbsp;当今官家独断朝纲,兵权在手。没必要因为这样的事,和官家站到对立面。起码从李唐武氏的先例来看,任用女子为官,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危害不了国朝的安全。
nbsp;nbsp;nbsp;nbsp;而且,当今官家她姓赵啊,和武氏篡权存在根本上的区别。
nbsp;nbsp;nbsp;nbsp;反正等待下一任赵官家上任,自然而然会慢慢的扳正回来。
nbsp;nbsp;nbsp;nbsp;国朝去年才经历过二圣北狩,李纲看的很开,最坏的事情莫过于二圣北狩了。说句刻薄的话,李唐的女子再开放,也没导致国家‘二圣北狩’啊。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nbsp;nbsp;nbsp;nbsp;“这么说来,两位宰执不打算管李院士的狂言了?”有人不死心,还是问到底。
nbsp;nbsp;nbsp;nbsp;“国朝如今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诸位与其纠结李院士的狂言,不如多花心思在解决财政问题上面。官家显然要大力发展骑兵部队,上个月给在燕云的岳飞和韩世忠部拨了上百万贯的军费,用以改善边军的饮食、修缮甲胄武器等。百万铜钱,投入到燕云,连个水花都溅不出来,听说岳飞还在向官家要经费,百万钱远远不够。”李纲沉声说道,“缺口再不补上,谁都不知道官家还会想什么法子。”
nbsp;nbsp;nbsp;nbsp;此话一出,如同石破天惊,李纲虽然说的隐晦,可众人都心知肚明,官家几次填补财政的缺口,可全是用人血来填上的,江宁府的贪官被尽数斩立决,家产充公,解决了登基时面临的紧急困境。等到官家御驾亲征,又杀光了西北边军的刘光世部和西北铸钱监的五品以上官员,家产充公,补上了因为打仗烧出来的财政窟窿。
nbsp;nbsp;nbsp;nbsp;现在李相公说,官家又又又缺钱了,而且是大大的缺钱,让众人如何不心慌意乱?当官的,能坐在宰执家里议事的,谁敢说自己身上一点污点都不存在。
nbsp;nbsp;nbsp;nbsp;与此相比,李清照的狂言果然算不得大事的。
nbsp;nbsp;nbsp;nbsp;刚刚还义愤填膺的门下侍郎吕好问颇有些坐立不安的模样,轻声问道:“官家在各地设立了官行,还将能人张俊调过来全权负责经商一事,应该不会再…再砍头抄家了吧?”
nbsp;nbsp;nbsp;nbsp;也有人愤愤然:“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璘那些个丘八,只知道打仗打仗打仗,根本不在乎国家安定与否!在座的谁看到军费花在军工上了?谁都没看到钱究竟去了哪里。依我看,他们就是一群佞臣!一**贼!”
nbsp;nbsp;nbsp;nbsp;有人转向户部尚书,问道:“如今财政究竟到了什么地步?难道真的无法维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