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10120(第7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nbsp;nbsp;nbsp;nbsp;原本的慌乱和茫然当下渐渐消失,有种‘原来如此’、‘果然如此’的安心感受,他们心中的当今官家,怎么会任性地做荒唐事,一瞬间,空荡荡的脑海里仿佛猛地蹦出了无数强烈的灵光,官家要办的“文学报”,真的只单独为闺阁妇人排解无聊吗?不,官家所为绝对大有深意在!

nbsp;nbsp;nbsp;nbsp;连李清照目光都变得不一样了,她试探地问:“官家,您希望闺阁小姐和妇人们…独立出来?”

nbsp;nbsp;nbsp;nbsp;在场的学子们诧异极了,李院士怎的看出这么个奇怪的点?官家话语中的独立,指的是空间上的独立吗?怎么可能,妇人们能往哪里去呢,总不能与贫苦农妇一样出门打工或者务农吧。

nbsp;nbsp;nbsp;nbsp;赵芫:“今日既然召你们来此,便不拐弯抹角了,”言下之意,要说心里话了,而能听到皇帝的心里话,你们应该明白自己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与托付、即将进步为她赵官家的心腹人才吧。

nbsp;nbsp;nbsp;nbsp;这个时候,知情识趣的人,就应当懂得‘领导所向,即吾等刀剑所指’了。不论官家接下来说的内容究竟如何惊天动地,他们都要彻彻底底地肝脑涂地地完美执行。

nbsp;nbsp;nbsp;nbsp;赵芫故意停顿了一下,观察几人的表现,而在揭开锅盖之前,她到底是叠了层甲,道:“朕午夜梦回时,总要思考,金人究竟是拿什么战胜的我们。我们学说鼎盛,富有四海,天下诸国无不向往中国,为什么会落得二圣北狩、半壁江山生灵涂炭的地步?”

nbsp;nbsp;nbsp;nbsp;为什么?

nbsp;nbsp;nbsp;nbsp;几人焦急地望着赵官家,官家是如何认为的?

nbsp;nbsp;nbsp;nbsp;吊起几人的胃口,她才道:“朕以为,因为我们强的地方很强大,弱的地方却更薄弱了。就像损坏的水桶,里面能装多少水,关键不在于水桶的最高边缘在哪里,而在于破损的漏洞高度在哪里。”

nbsp;nbsp;nbsp;nbsp;“现在国朝中存在的薄弱之处,最显著的地方就在于人心越来越拘束,人心的拘束显现出的表象,正是女子越来越被要求规术在一方小小的后院闺房当中。”赵芫点了点自己的脑袋,满脸沉重悲痛、恨铁不成钢之色,令倾听的众人不禁同样心情沉重起来,“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就像天地、日月、昼夜、寒暑,当大地却越来越贫瘠,生灵和植物便无法生存。月亮不再升起,历法和时间便无法分辨。夜晚不再黑暗,人们便失去了睡眠和休憩。寒暑没有了温度区别,时令的植物便会消亡。古往今来,国家兴盛的标准,一直与人口的多寡挂钩。”

nbsp;nbsp;nbsp;nbsp;“诸位知道如今我国朝的百姓人数有多少吗?”赵芫问他们。

nbsp;nbsp;nbsp;nbsp;李清照拱手道:“国朝如今人口数量约莫有万万之数了。”

nbsp;nbsp;nbsp;nbsp;“没错,”赵芫点头,“可万万之数里头,有多少是真正的劳动力?按照近些年的学说著作所主张的思想,占据着万万之数一半数量的女子,都应该守在方寸的屋檐下,即便如同李院士你一样有学识的女子,也没有可以施展能力的地方。”

nbsp;nbsp;nbsp;nbsp;赵官家手掌重重地拍在书案上,“天地无地,日月无月,昼夜无夜,寒暑无暑,此举与杀我半数子民有何区别?”

nbsp;nbsp;nbsp;nbsp;“所以朕一定要遏制此种歪斜风气!诸位写小说时,务必以此为基础思想纲领出发,让观看的人潜移默化的感受到、明悟到朕的理念!”

nbsp;nbsp;nbsp;nbsp;“目的是让被隐藏起来的大宋人口,重新站到明面上,该干活的干活,该研发的研发,该读书的读书,该练武的练武,都给朕动起来!”

nbsp;nbsp;nbsp;nbsp;“诸位明白朕的意思了吗?”

nbsp;nbsp;nbsp;nbsp;“……”那几名青年学子早已呆滞地张大了嘴巴,不知所措地望着义愤填膺状态的官家。

nbsp;nbsp;nbsp;nbsp;赵芫冷下脸,又问他们听明白没。

nbsp;nbsp;nbsp;nbsp;几人立正,连忙应是。

nbsp;nbsp;nbsp;nbsp;昊天上帝在上,官家的理论实在太惊人了。

nbsp;nbsp;nbsp;nbsp;他们学了这么多年的儒道之说,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合乎逻辑,但却绝对离经叛道的学说。竟是将男子和女子的作用画了等号。

nbsp;nbsp;nbsp;nbsp;不过……官家都当上了官家,这番话于是就显得很有公信力了。

nbsp;nbsp;nbsp;nbsp;这些年来的大拿们发表的学说,多数严格划分了男女之间的差别,本意在表达男女从思想到躯体上存在本质不同,那么男子做的事,女子一定做不到,女子做的事,男子一定做不到。可是官家她……她不仅做到了男子能做的事,而且做的比旁人更好。这岂不是说明,现在国朝流行的学说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和错误。

nbsp;nbsp;nbsp;nbsp;嘶!!!

nbsp;nbsp;nbsp;nbsp;官家要做的事,不单单是写小说激励闺阁妇女,而是要挑战国朝的正统学说吗?

nbsp;nbsp;nbsp;nbsp;难道新一轮的新旧学说之争,要再次掀起来了!

nbsp;nbsp;nbsp;nbsp;电光火石之间,几人脑海里的念头便呼啦啦飞驰而过,可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处在边缘地带的小说家,官家提出的理念中伤的又不是小说家。

nbsp;nbsp;nbsp;nbsp;“官家圣明!”当即有人率先拜服,称赞道,“阴阳调和之道才是古今学说之基本,如今却仿佛二者隐匿其一,国家又怎么能不衰弱呢。学生今日回去,便着手创作新的小说!必定要让所有看到的人,都明白阴阳失调的可怕后果!”

nbsp;nbsp;nbsp;nbsp;几个写小说的士子怀着激昂的心情回去码字去了,李清照却留了下来,与进行了一场彻夜长谈。而后,怀着沉重又松快的心情回到中科院,着笔开始写策论。

nbsp;nbsp;nbsp;nbsp;班昭著书《女戒》,长孙皇后著书《女则》,为后世女子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奠定了基调。那么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这个定位一定不能够变化吗?变化了,会怎么样?国家会变得更好,还是更坏?

nbsp;nbsp;nbsp;nbsp;想到官家义愤填膺地说出“此举与杀我半数子民有何区别?”的愤愤之言,李清照不由轻轻地笑起来。

nbsp;nbsp;nbsp;nbsp;新的理念无论如何发展,难道会比‘二圣北狩,山河破碎’的结果更差劲吗?

nbsp;nbsp;nbsp;nbsp;一个月后,新一期的报纸发售,购买报纸的人皆新奇地发现,报纸的品类又增加了,新的报纸名叫‘文学报’,刊登的居然是一些才子佳人的小说故事。

nbsp;nbsp;nbsp;nbsp;已经买到手的人家,后悔却是来不及了,只能将就着看一看,这一看又发现个问题,报纸上刊登的小说居然只写了开篇,刚刚阅读到关键情节时就戛然而止?

nbsp;nbsp;nbsp;nbsp;这跟说话只说一半,吃饺子没馅料有甚么区别!买了文学报的人们深感自己受到了欺骗……

nbsp;nbsp;nbsp;nbsp;第114章声讨狂言

nbsp;nbsp;nbsp;nbsp;内城的相府府邸。

nbsp;nbsp;nbsp;nbsp;赵多福倚在榻上,美滋滋地阅读着新一期的文学报,这是文学报出的第三期。比起军事和农业、经济等报纸,需要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做基础,文学报的内容则完全来自于虚构的故事,文章创作过程更快更量大,所以别的报一个月只出一期,文学报却分了上下两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