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20130(第1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nbsp;nbsp;nbsp;nbsp;陆回挑了挑眉:“这有何想不通的?武院凭得都是真功夫,即使买了令牌入了武院,很快便能露馅,哪有文史院那般容易遮掩?依本王看,这书院许多规矩是该变一变了,不然堂堂大琼第一书院,要被蛀虫啃成空壳子了。”

nbsp;nbsp;nbsp;nbsp;陆既安敲打着椅子扶手,压制心中的怒火,继续道:“你既说山洞中发现了许多经年的白骨,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朕记得,青岩书院只有今年延长了入学的时间,往年并未有过先例。那往年又是如何买卖书院令牌的?”

nbsp;nbsp;nbsp;nbsp;陆回道:“青岩书院虽只今年延长入学时间,但却有另一个偷天换日的契机,便是转院。学子通过鲁班院或是武院考试进入书院,之后若想要转院,可再通过转院考试,在九月份随新学子一起进入文史院学习。这些人中若有符合条件者,如家中贫苦,亲族不多,或可被有心人视为目标,先发给他们转院令牌,等到他们离开旧学院后,寻机将他们杀害,再将令牌送出书院,随新主人一起进入山中。各个学院的学子之间互不相识,进入新学院时即使替换了个人也无法被察觉,这就是往年替学的法子。”

nbsp;nbsp;nbsp;nbsp;一个大臣皱眉发问:“这么多的学子,就没有一人察觉出问题?就这般任人杀害而不设防?”

nbsp;nbsp;nbsp;nbsp;“若你是他们,历尽千辛万苦进入文史院,会对一个文史院的师长起戒心吗?”

nbsp;nbsp;nbsp;nbsp;那人听到这个回答,闭上嘴不说话,又有另一大臣疑惑道:“那为何要选家境贫寒,亲族不多的学子?这有何说法?”

nbsp;nbsp;nbsp;nbsp;陆回挑眉,讽刺意明显:“因为穷人家的孩子好拿捏,申冤声传不出州县便会被掐灭,甚至可能死得无声无息。不然你觉得是为何?”

nbsp;nbsp;nbsp;nbsp;“殿下怎说得如此难听!”

nbsp;nbsp;nbsp;nbsp;“实话总是难听的。与其说这话难听,不如想如何让这话不难听。”陆回冷笑,唇角笑意不达眼底,“本王刚刚讲的只是这案子的前半部分,也是最不值一提的部分,接下来要讲的更为荒谬,你们且听好了。”

nbsp;nbsp;nbsp;nbsp;第127章凤凰涅槃20替学案堂审下

nbsp;nbsp;nbsp;nbsp;学堂内外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堂中那人身上,谢汐楼也一样。

nbsp;nbsp;nbsp;nbsp;她藏在人群里,看着陆回抽丝剥茧,将青岩书院藏了几十年的阴暗掀开,又爽快又欣慰。

nbsp;nbsp;nbsp;nbsp;他终于完成了先帝的嘱托,卸下了心头的负担,可以做他想做的事了。

nbsp;nbsp;nbsp;nbsp;陆回自然不知谢汐楼心中所想,他望着堂上的陆既安,继续道:“发现替学之事后,臣突然想到,若洞中发现的几十具白骨皆是被顶替身份的学子,那顶替他们之人是否已经有入朝为官的了?若他们为官,是否意味着他们都有把柄握在幕后之人手中,幕后之人可借此来胁迫他们做任何事呢?”他顿了顿,微微摇头,叹道,“或许是臣想多了,这只是个敛财的法子,可臣既然有了疑惑,不能不查。于是,大理寺将几十具骸骨秘密运回华京后,臣调取近二十年由青岩书院举荐入朝的名单,将高门贵胄的人去除后,所剩名单如下。”

nbsp;nbsp;nbsp;nbsp;陆回从袖袋中取出一本文书递给陆既安:“臣派人查过,名单上的人近八成为文史院的人,这八成中有五成是由其他院转去文史院的。为了确认他们的身份以及臣的推测,臣派人去了他们的故乡,耗时月余,确认这些人在入朝后不久,亲族皆死于意外,有的家中突起大火将全家烧死,有的好巧不巧一场瘟疫灭了满门……真是好狠的手段啊。”

nbsp;nbsp;nbsp;nbsp;陆既安展开文书,视线滑过上面的名字,唇角紧紧抿着,半晌冷笑道:“好啊,真是大琼的好臣子,为了一己私欲,杀害无辜学子不说,还要灭人满门,真是好得很。”

nbsp;nbsp;nbsp;nbsp;随着文书的展开,堂中几人垂下头,肩膀克制不住地抖动,明明天气不算炎热,额头上却有汗水滑落,是否与此案有关昭然若揭。学堂外人头耸动,不少人察觉到堂中所说之事事关重大,已不是他们能听的,趁着无人注意,悄悄从角落里开,一时间人群稀疏了不少。

nbsp;nbsp;nbsp;nbsp;陆既安将文书合上,道:“除了这些,皇叔可还有其他的证据?”

nbsp;nbsp;nbsp;nbsp;“回陛下,有。名单中有一人名叫‘李全’,益州人氏,现任梧州主簿。”

nbsp;nbsp;nbsp;nbsp;“哦?朕记得皇叔去岁去过益州,可是有什么发现?”

nbsp;nbsp;nbsp;nbsp;“正是。在益州时,臣见到了一位姓叶的姑娘,她曾是一名乐妓,后被一个叫李全的人赎身。二人结为夫妻,但未在官府处更新户籍,以至于除了亲朋好友,无人知晓此事。十多年前,李全进入青岩书院读书,之后音讯全无。有人曾到华京打探,说是李全娶了朝中大臣的女儿,再也不会回益州了,叶芹儿却不相信,还在渡口日日苦等。这之后不久,李全父母家被一场大火烧了个干净,叶芹儿因种种缘由未与他们住在一起,逃过一劫。

nbsp;nbsp;nbsp;nbsp;“臣离开益州时,叶芹儿曾找到臣的王妃,将她与了李全的定情信物交给王妃,托她打探李全的下落。这么多年过去,她仍旧不相信李全会变心。之后,臣同王妃去梧州时特意与梧州‘李全’见了一面,发觉他对益州并不熟悉,更不知道益州还有一个结发妻子在等他。

nbsp;nbsp;nbsp;nbsp;“臣本以为,这‘真李全’怕是找不到了,直到发现青岩书院后山的尸骨后,在其中一副白骨的身上,发现了那定情信物的另一半。”

nbsp;nbsp;nbsp;nbsp;堂木再次将托盘呈于陆既安面前,托盘上摆着两枚铜梳,一枚保存完好,上面刻着“全”字,一枚被铜锈侵蚀,勉强看出一个“芹”字。

nbsp;nbsp;nbsp;nbsp;陆既安身边的宫人将那梳子拿起,呈到他的面前,待他仔细看过后方才放回原处。

nbsp;nbsp;nbsp;nbsp;陆既安道:“你的意思是,现在的‘李全’已不是真正的‘李全’,而那个早就成婚的真‘李全’,已经死在了青岩书院的后山中?”

nbsp;nbsp;nbsp;nbsp;陆回冲着陆既安欠身:“正是。臣怀疑,后山无名尸骸中不少皆为名单上官员的真身,但苦于时间紧迫,尚无法一一对应。臣请陛下再给臣一些时间,并允许大理寺入府翻查,三个月内,臣定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复。”

nbsp;nbsp;nbsp;nbsp;陆既安盯着他看,并未直接答应,似乎在思索什么。他的手指在合上的文书上敲打,半晌后,字字清晰:“除了李全,可还有其他证据?”

nbsp;nbsp;nbsp;nbsp;陆回抬起头,与陆既安短暂目光交汇,而后站直身体,收敛起脸上的笑意:“有,吏部侍郎陈崇,亦可证明臣所说句句属实。”

nbsp;nbsp;nbsp;nbsp;众人望向陈崇,迫得他站起身,冲着陆既安的方向躬身:“回禀陛下,臣不知琰王殿下说的是何意。”

nbsp;nbsp;nbsp;nbsp;陆回望着他,笑道:“无妨,你马上就知道了。”他微微侧头,对一旁的大理寺官员道,“将那人带上来。”

nbsp;nbsp;nbsp;nbsp;趁着带人的功夫,陆回将陈崇的过往摊开于众人面前:“陈大人出身市井,家境贫寒,进入青岩书院后认真刻苦,十年前,

nbsp;nbsp;nbsp;nbsp;受文史院推举入朝为官。三年前陛下登基,陈大人得了陛下赏识,擢升为吏部尚书,成为大琼最年轻的尚书,可谓前途无量。可就是这样一位被无数寒门引为榜样的大人,实际出身高门,靠强权抢了他人的人生,夺走他人的性命……呵,真是可笑啊。”

nbsp;nbsp;nbsp;nbsp;朝中寒门出身官员和高门出身官员向来对立,陈崇在陆既安有意无意的培养下,渐渐成为寒门的领头人,是可与周相抗衡的势力,如今却被陆回指出,陈崇其实也出身高门,简直匪夷所思,一时间无人可接受。

nbsp;nbsp;nbsp;nbsp;陈崇垂着头站在堂前,轻声道:“殿下这话说得好似天方夜谭……在下若出身高门,自可参加书院的入学考试,如何需要靠买他人的令牌进入书院?这岂不矛盾?”

nbsp;nbsp;nbsp;nbsp;陈崇的话音刚落下,学堂外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响起,他转头看向学堂外,恰好与被大理寺带来的赵氏的目光对上。

nbsp;nbsp;nbsp;nbsp;他说不清这一刻心中是何感受,似有仓皇,有怨恨,有坦然……还有莫名的快感。

nbsp;nbsp;nbsp;nbsp;他挪开目光,不再看赵氏,赵氏却眼中发光,扑到陈崇身边:“天曜,你可还认得外祖母?你小时候,每年都要同你娘来探望我呀!你可是嫌弃我丢了你的人,才不认我?”赵氏双眸中有泪水浮现,一副为亲人担忧的模样,“外祖母答应你,这次回去后,再不来打扰你了,只是你能否告诉我,你母亲,云娘,可还好吗?我已有二十年未见过她了,只想知道她是否还好,只想再见她一面……”

nbsp;nbsp;nbsp;nbsp;赵氏的声音传遍堂内堂外,像是一场精彩的闹剧,让众人忍不住屏住呼吸,认真观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