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吞面一(第2页)
张大郎找了个空位立马坐下,还等不及吹凉,便夹了一箸面,连带着将云吞一齐咬开。
竹升面爽脆弹牙,韧性十足。而云吞的馅儿刚刚咬开,就往外冒着汤汁。香菇剁成了细碎和豚肉泥混在一起,再加了佐料搅拌,让香菇的鲜香和豚肉的醇香完美融合,在口腔中迸发。
再看碗里的汤底,清醇不油,一闻便知是用足了配料,又用柴火吊了一整夜的,一口下肚,那才真真叫人的筋骨都舒展开来。
“美哉,美哉!”张大郎忍不住感叹,“我竟不知这宣平坊何时开了这么一间食肆!”
旁边的一名食客将汤底都啜了个精光,这才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唇角,转头对着张大郎说道:“这位兄台是第一次来吧?”
张大郎点头,见着门口的队伍越排越长,又心叹幸好自个儿方才买的及时。
只听旁边的食客摇头晃脑地与他解释:“非也非也,这卢记食肆在这宣平坊开了已有十年有余,只是最近才火爆起来。”
张大郎来了兴致,还没来得及把刚吸溜的一口面咽下,大着舌头问道:“那又是如何成了现下这个光景?”
门口的队伍甚至都排到了拐角处,就这么几张方桌,几把椅凳,想要吃上还不知道要等到何时去!
食客笑道:“这卢记食肆前些日子来了一位小娘子,说是来长安城投亲的,这店家就是她的舅舅,是以才暂住下来。”
“小娘子据说继承了她阿娘的手艺,做得不少新奇的菜肴,一手吊汤更是鲜香十里,冬日里喝上一碗,腹中的胃都感觉熨帖不少。”
“这卢记食肆啊,短短半月便成了这宣平坊如今最热门的铺子了。可见这小娘子是个有真本事的!”
张大郎咕咚咕咚将碗里的汤底又喝了几口,这才稍稍有些餮足地抬头,继续听着旁人的话语。
……
黎书禾还在桌案前忙碌着,一手擀着面皮,一手又要拿笊篱将锅里的竹升面和云吞捞起。
还要时不时招呼着眼前的食客,收了银子又要将做好的云吞面送过去。
当真是一人能抵三人用。
她听着周遭的议论声,思绪渐渐发散。
俏丽的脸也在这升起的白雾中若隐若现。
她莫名其妙地穿来了这大胤朝已有多年,自小和她阿娘卢氏相依为命。
也亏得她来大胤朝之前做着美食博主的工作,这才会做许多新奇的吃食,让她和她阿娘得以活了下去。
说起来这大胤朝的物种颇丰,不仅包含了玉米、红薯等饱腹之物,还有草莓、葡萄、哈密瓜等等新鲜的水果。除却没有辣椒等极个别调味类的蔬菜,基本上现代有的蔬果品种,这儿都有。
黎书禾得知后不由在心中感叹,这大胤朝的种植官定是个不爱吃辣的!
又说到当今圣人,估摸着是个只管推广种植,未曾研究过吃法的。虽俨然已将铁锅炒菜等普及于世,却从未有流传过什么菜谱。不少大胤人便胡乱搭配乱炖,品种虽多,烧制出来菜肴的味道却有些奇怪。
黎书禾初来乍到,占了个“新”和“巧”,做出的菜肴颇受当地百姓喜欢,勉强可以维持她和卢氏的温饱。
然而前段时日,卢氏生了一场大病,没过多久便撒手人寰了。
临终前将她托付给了自个儿的亲哥哥卢方,并嘱咐黎书禾务必要来长安城一趟。
黎书禾这才奔赴千里,从吴州辗转来了这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