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页)
这些人干脆将力气给用在了建造高台之上。
至于为何不放在曲周城中,而在城外,自然是为了容纳下足够的观众。
在辩论这一日,广宗丶曲周二城中深受张角太平道学说影响的黄巾士卒都被拉来了此处,而在外圈则是卢植与皇甫嵩的部下。
乔琰眼见这样的画面,不由在心中一叹。
这世上的仁慈都不是一句空口白牙的话,倘若她不能在今日将张角成功拉下神坛,她毫不怀疑皇甫嵩会立刻下令将这些俘虏诛杀以免后患。
整个冀州地界上的黄巾并不只是这两城之中的数量,但这些人也必然会在随后成为汉军刀下之魂。
这也是维护大汉统治的必然之举。
而此地或许取代这高台的便会是以黄巾头颅铸造的京观。
所以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她在今日晨起的时候还与系统说,这正是她要给自己封侯加上的一道筹码,可当真处在这高台之上,望进周遭冀州黔首的眼神之中的时候,她却一时之间也无法想起那个目标了。
也正是在此时,身上还带着镣铐的张角被带了上来。
乔琰和张角之间的辩论之约,是在皇甫嵩和卢植的亲眼见证之下订立的,也就自然不会在这半月间在伙食上对他有所亏待。
也或许是因
为对太平道学说的维护,张角心中也淤积着一口气,更让他看起来也只是比此前被捕之时稍显清瘦一些而已,在精神状态上还是颇佳的。
他一步一步地朝着高台中间走来,走到了乔琰的面前。
他这多年间号为大贤良师的传道之举所赋予他的特质,在此时依然显得极其鲜明。
乔琰也听得到,在张角出现的时候,因其精神领袖的地位,固然后方站着的就是汉军,也并不影响在人群之中发出的拥趸高呼之声。
在这些人中甚至还有她刚来到此间便接触到的兖州黄巾渠帅梁仲宁,有开城投降却还是觉得他的兄长不会输的张梁。
但这些声音并没有让她的心神有任何的过分松懈或者紧张的情绪。
她只是目光凝定地看向了张角,开口说道:
「半月之期,劳驾久等。」
第30章030(辩论真的一章就写完了没有卡!)
这场注定特殊的辩论,在双方会面之时,实在很难不让人觉得两人着实差异悬殊。
一方年未及笄,甚至还只是个十岁的孩童,而另一方却已过知天命之年。
即便是早知道乔琰有备而来的几位,在看到此刻这样一出孩童与长者对峙场面的时候,也不由为她捏了一把冷汗。
但在听到乔琰站在张角的面前,面对的是建立起数十万人宗教组织的大贤良师,也照旧能以气定神闲的口吻说出「半月之期」久侯的时候,又各自松了一口气。
程立此前在长社城下就已经对乔琰有了个天生可为演说者的评价,在此时也不免又刷新了一次印象。
这或许已经不是一个演说者的程度了。
她镇定得太过,以至于更像是一个合格的政客丶一个合格的领袖,而不只是一个演说者。
这样的特质出现在一个尚且年幼的女童身上,本是该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
但在黄巾之乱的大背景面前,因混乱的时局和旦夕危亡的困境,反而有了一种应运而生之感。
但即便是程立这样颇有远见眼光的人,只怕也不会想到更多更深远的东西。
他只是觉得,乔琰既为兖州乡党,那么有此等本事对兖州来说就不算是个坏事。
现在要紧的还是眼前的这场辩论。
身在台上的张角朝着四周无数双看来的眼睛望去。
因其多年间的举止殊异,此时也让人看不出他的心情,能看到的也不过是他于须臾之后将目光重新挪移到了乔琰的身上,说道:「不算久侯,我实在想听听,你要以何理由来说,我太平道实为谬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