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1页)
「我学的是历史,不是这种接地气的田产话题,最好还是在有一个出自本土的智谋之士的协助下,去收集更多的信息。」
「何况,就算这一行为其实也会助长程立的实力,那又如何呢?所谓的天下第一谋士,既有第一就自然有这个比较,我只要确保程立的实力不会越到我之上就行了,你说是不是?」
系统:【……是吧?】
系统的功能是可以将宿主的话都原模原样地记录下来的,它又重新将乔琰的话看了一遍,只看出了【考察学习】和【良性竞争】八个字,顿时又觉得没什么问题了!
至于宿主把骑马技能连点三级也不过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而已嘛。
很合理!完全说得通!
它看着宿主拒绝替她专设一架马车跟随,而是请曹操替她寻来了一匹温顺些的战马,翻身跨了上去,很觉这姿态颇有英武潇洒之气。
虽然这看起来不够有固有认知里对谋士印象,但再一对比旁边的程立,系统又觉得,既然要比另一个谋士更强,就得全方位都将对方比下去才对。
程立在骑术上就不差,乔琰自然不能太糟。
系统又留意了一番皇甫嵩等人的表情,发觉他们对乔琰投来的欣赏目光不改,便猜到这表现大约能再刷一波印象分。
它刚想出声再夸奖宿主两句,却忽然看到有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从队伍里窜了出来,站到了乔琰骑乘的那匹马前,打断了它想要出口的话。
乔琰上下打量了他一眼便发觉,这少年并非是皇甫嵩和曹操队伍里的正规军,而是此番长社守城之战中为了填补兵力而招揽来的颍川游侠。
自他腰佩的那把并非军队制式的长剑,不难辨认出他的身份。
在长社之战后,皇甫嵩为免行军计划外泄,给了他们两个选择。
一个是暂时留在长社城中,等到一个月之后再自行离去,期间城中并不会减少对他们的食物供给,长社锺氏也会感念于他们对此地的维护,给出回返的钱粮嘉奖。
另一个选择则是,跟着一道前往冀州,参与进这奇袭计划中。
这位便是选择了后者的。
让乔琰觉得有些意思的是,别人都在这行军之时对着皇甫嵩这位主将意气风发的样子备觉关注,甚至试图在他面前争个存在感,以求在随后的作战中有得到重用的机会,唯独这少年——
他丝毫也不加掩饰地对着这个比他年岁还小的女孩子看来,目光中满是敬重钦佩之色。
更是在有人让他归队的时候对着乔琰朗声说道:「颍川徐福,请为女公子效牵马之劳。」
20。020进军下曲阳
为上位者牵马坠蹬这样的话,在三国时期,或者说在古代并非是罕见的事情,但让乔琰在意的是他的名字。
颍川徐福。
这个有点土,甚至跟始皇帝那个派遣出去海外求仙问药之人同名的名字。
可倘若结合上这个年龄,这个游侠的身份,以及这个出现的地点,好像并不难联想到一个人身上。
也是一个比起徐福的本名来说更加耳熟能详的名字。
徐庶,徐元直。
在乔琰随后旁敲侧击打听对方来历中,她也确认了对方十之八九正是她所猜测的那个人。
不过如今他还未成年,自然没有元直这个字,也还未曾因为那个替人复仇之事几乎落入将死境地,在被人救出后毅然弃武从文,潜心求学。
这会儿的徐福,还是个颍川郡内仗剑行侠的少年,正逢黄巾之乱,在安顿好了家中母亲后当即赶赴长社,只求能将黄巾拦截于此,以免在颍川境内造成更大的混乱。
此时的他无疑还远不够资格称得上是个谋士,甚至连书都还没读过几本。
按乔琰看来,应该说他还停留在一个觉得能靠着武力解决问题的地步。
乔琰并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是否也经历过这长社之战,或者说在参与了长社守城后,是否随即加入了这北上冀州的队伍,但总之现在他的确出现在了此地。
按照徐福的说法,前日的攻破黄巾之战中,还是他头一次知道,竟然有人能以口舌之利和误导的方式造成两方黄巾的内斗,从而让僵持已久的战场产生突破口。
而因为军中隐约传出的她此举实为替父母报仇,又将此事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他年纪尚轻,这任侠重武的性情又让他的情绪多了几分外露,因乔琰之举着实让他引为……或许用现代的话说该叫引为偶像,便干脆跑来扬言要给她牵马,好像并不是一件说不通的事情。
他话说到这里,就被赶过来的上官给锤了一拳。
对士卒来说,能让他们打胜仗的便是本事人,长社之围若持续下去,纵然皇甫嵩可能能找到破解之法,也并不能改变己方人少的困局,难保就会有更多人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