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2页)
这可跟乔琰的年纪长幼,以及性别没什么关系。
何况皇甫嵩麾下的兵将里还有些是他从边关带来的,这些兵卒中年长些的,还对她祖父乔玄有些印象。
屯扎在五原的度辽军长年对峙关外胡虏,这些人组成的一部分精兵本就因为被困守城中憋了一口闷气,前夜得胜一解憋屈,别提看乔琰有多顺眼了。
再加上乔玄在度辽将军任上三年边境安定,士卒得到的待遇从未克扣,十馀年间后来的继任者,也都不敢在有这么个前辈的相比下显得太糟糕,如此一来,便将他的影响力放大了不少,连带着也有了些好感叠在了乔琰的身上。
「这小子机灵啊,还能想到这么个挣脸面的主意。」其中一个老兵嘀咕道,「不过之前也没人想到,女公子也要骑马随行。」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那可是乔公的孙女。」另一人回道。
徐福挨了上官的一记脑瓜崩后摸着后脑笑了笑。
总之最后这个给大功臣牵马坠蹬的工作落到了他这里,他怎么也不亏。
何况乔琰似乎对颍川颇感兴趣,问询了他不少与颍川有关的事情,甚至问及了他们这些个从事游侠「事业」之人平日里都做的什么,俨然是对他颇为器重。
徐福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问答之中将自己的家底都快泄露个干净了,也让乔琰进一步确定了他的身份的确是未来的徐元直。
「你似乎对那小子挺关注的?」在中途稍事停歇的时候,曹操问道。
乔琰从容回道:「头一次遇到这种愿为牵马的拥趸者,觉得有趣罢了。」
曹操又朝着徐福打量了一眼,还是没觉得以自己毒辣的眼光,能从徐福这里看出什么特别之处来。
如他这样的游侠少年在颍川境内没有上千也有数百,可着实算不上出类拔萃。
反正没他当年厮混着当游侠的时候有本事!
乔琰也不希望他看出来,干脆模糊了两句将这话给带了过去。
不过就算她没岔开话题,曹操也没有多馀的精力关注在徐福身上。
皇甫嵩的疾行北上途中,少了朱儁这个能与他商量进军战略的,这重任自然到了曹操的身上。
从长社往冀州的路途中,皇甫嵩频繁相召,正为的是确定一条布局得到的行军路线。
算起来后世将黄巾覆灭之战的标志性战场放在广宗,但非要说的话,张角主力其实是在冀州的邺城共聚起事的。
但因为唐周告密,马元义身死提早发动,这支北线主力便发起于巨鹿郡,也就是张角丶张梁和张宝三兄弟的老家。
而后,又自巨鹿扩散到周边的广平丶清和丶安平一带。
卢植领北军五校兵马前来的时候,与他迎面对敌的队伍就出现在广平郡的曲周。
但据探子得报,张角与张梁的主力还是驻扎在平乡-广宗一线,这地方基本上在巨鹿和安平的交接之处,位处巨鹿郡的最南方。
而张宝则将一部分人马屯扎在下曲阳,保持一个随时可以后退防守的状态——
这是巨鹿的最北方。
双方一南一北,成互相呼应之态。
皇甫嵩与曹操商议的就是这个与卢植部会合的位置。
皇甫嵩原本倾向于与卢植在平恩会师,届时近距离直击曲周和广宗,但他又觉得提早会师,以减灶之法规避开张角部下的窥探,在现身之时给对方一个意外之喜好像也不错。
这个选择上的两难,让他选择听一听曹操的建议。
曹操摸着下巴,目光在舆图上来回看了半天后说道:「我那世侄女所做的事情,倒是让我有些别的想法,不知道将军愿不愿意听听我的第三条路。」
皇甫嵩来了兴致:「说来听听?」
---------------------------
「我猜世叔会说,不妨直取下曲阳。」
在行军计划已经制定,确认了行路方向后,曹操得过皇甫嵩的准允,与乔琰提及了此事,果然从她口中得到了跟他一致的答案。
「这不难想。」乔琰继续说道:「以我方人数,纵然加入了卢公的队伍,与黄巾人数也不过是相差无几,但黄巾自巨鹿起兵,乡党联合士气更旺,且是以逸待劳迎接我军,优势大上太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