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任务中(第14页)
所以她产生情绪波动,尤其是负面情绪波动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咒力的痕迹。
“就好像好好的西瓜,突兀的长出了刺。”
在大家已经习惯了前者的情况下,那种突然冒出来的“刺”,甚至会因为对比,而加倍的“清晰”并让人“刺痛”。
于是潜意识里生出另一种恐慌。
“但人的本能,是倾向于稳定,倾向于寻找熟悉的感觉,不自觉想要消弭异样的。”
表现在这里,就是当她生气的时候,旁观者会同步感到心悸,并且本能的想要消解掉异常的来源。
也即是:
消解掉她的负面情绪。
普通人不知道原理,只是下意识反省自己,下意识的哄劝对方。
再加上她真的长得很漂亮——
那逻辑一推,大概率会觉得这是出于【喜欢】和【在乎】。
甚至喜欢在乎的有点卑微。
而一旦南红的情绪平复,人感知中的“异常”消失——
“就好像屋子里一直看不到的鬼走了。”
冥冥突然提问灰原君:“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大概是什么样的心情?”
灰原想了想:“劫后余生?”
“对啦。”
冥冥学姐说:“人在‘后怕’时的状态,看似脱力,大脑空白,但那其实是一种最高等级的轻松。”
换句话说:
惹她生气后,你会坐立不安。
但哄好她后,立刻会得到“心有余悸”的正面回馈。
和之前的恐怖谷【一见钟情】类似——
效应没有科学家做实验时那么明显,但确实存在。
两者之间,甚至形成了逻辑非常的通顺效应叠加,加深了“我果然对她有好感”的认知。
“……感觉巴普洛夫敲着食盆喂狗的效果,都没有这么即时。”
冥冥就感叹:“是天选的【主人】呢。”
事实上,哪怕不牵扯到所谓的“喜欢”——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满脑子恋爱。
但遇到了某个人后,你潜意识感到恐惧,想要规避,把自己放低了一点——
可能只是敬而远之的心态。
但日积月累,你遇到她就避开,遇到她说话都下意识放低声音,遇到了她轻轻皱眉,就能感知到她在不悦。
而一旦感知到她不悦——
你就会惶恐,会不自觉的、仿佛是在讨好般的,想要让她消气。
那慢慢的,人会习惯了在她面前把自己先放低,并且放的越来越低。
人类的行为逻辑有周期,大概21天养成初步习惯,67天形成肌肉记忆。
在潜移默化中,簇拥,仰望,憧憬,讨好,会变成一种以南红为中心的,群体性的理所当然。
——仿佛她只要站在那里,就是个大型的服从性测试。
更吊诡的是,社会学里,还有一种现象,叫【从众心理】。
意思是群体的意志和取向,会逐渐淹没掉个人。
尤其学校那种相对狭窄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