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这不就是咱一直苦等的好办法么(第1页)
扬子客栈,林豪正端坐于桌前,提笔开始将今日的情况记录于日记本之中。【今日日记】【老朱很沉得住气,】【都察院转呈了这么多北方学界的奏疏,】【以他的脾气,必定是怒火中烧了。】【可他在早朝上还是没提科举之事,】【大臣们见他没提,也没当庭奏报,只得把准备好的奏疏在散朝后呈上去。】【我当时就猜想老朱肯定已经广布人手,派出去暗查了。】【果不其然。】【今天我们这些值守御史在贡院忙于应付学界上疏的接待,】【黄子澄和练子宁两个不同部的官员一起来贡院,还找我们御史一个个地问话,】【这证明了老朱已经在布网了,】【他现在必是在等待一个契机再收网。】【黄、练二位还问我对南北榜的看法,】【我能有什么看法?】【肯定是中立啊。】【我的籍贯不能成为我站队的借口。】【可我还是被这场风波殃及到了,】【散班的时候有南方的同僚叫我一起署名上疏,】【我坚决拒绝,还劝他不要上站队的奏疏。】【大明南方派已经占尽优势了,还要去施力挤压北方派的话语空间,】【这不是把脖子往老朱的屠刀上送么?】【其实这次科举问题也很好解决,卷子都已分南北张榜了,】【新科进士都是在南榜,老朱完全可以在北榜里再选一批进士,】【大明多一些北方籍的官员正好可以平衡朝堂。】【而且以后科举就一直搞南北分榜考试,分榜取仕,】【我就不信这样下去,大明官场上还会南北不平衡了。】【不过现在我只希望明天能顶住压力坚持不站队。】【。。。】林豪放下笔,合上日记本。系统奖励随即到账。【恭喜!林先生写完日记。】【奖励:一百两银子。】林豪平静地将到手中的第六张百两银票收好,便离开房间去吃晚饭了。······翌日寅时,皇宫大内,朱元璋的大笑声响彻整个寝宫,众宫女太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皇爷如此开心地笑了,他们虽然好奇发生了什么,但他们惜命不敢多问。朱元璋又翻开日记详细阅读新内容。特别是日记里取仕的内容【其实这次科举问题也很好解决,卷子都已分南北张榜了,】【新科进士都是在南榜,老朱完全可以在北榜里再选一批进士,】他反复读了几遍这句话,眼神愈发明亮,再继续往下读,【大明多一些北方籍的官员正好可以平衡朝堂。】【而且以后科举就一直搞南北分榜考试,分榜取仕,】分榜取仕,可以平衡朝堂。这话太有道理了!咱是皇帝就是要讲平衡,讲公平,天底下老百姓才会服咱。【我就不信这样下去,大明官场上还会南北不平衡了。】这不就是咱一直苦等的好办法么,终于给咱写出来了,现在有了收尾的办法,咱再也不用顾忌啥了。他又回头看了看。【老朱很沉得住气,】【他现在必是在等待一个契机再收网。】【这不是把脖子往老朱的屠刀上送么?】此子绝对是大才,区区九品御史,仅仅列席朝堂,旁听早朝,再利用都察院的消息,就能对事情走势做出如此精确的判断。居然还能算到咱的心思?朱元璋想到这里,脸色不自觉地一沉,透骨的杀意从眼里泛出,但旋即又收敛起杀意,他又没和咱正面接触过,又怎么会试探咱的帝王心思呢,应该是预判事情给他分析到了,这样的人才,又未及而立,允炆,你小子有福了,咱给你留了一个诸葛般的大才,咱乖孙果然也是利索,去贡院一趟,都没露面,这林豪就好巧不巧把咱要的东西给写日记里了,看来以后得多让他出去历练历练。这时,朱元璋又注意到日记上那句话,【我的籍贯不能成为我站队的借口。】【不过现在我只希望明天能顶住压力坚持不站队。】你小子就先好好顶住压力,不要站队,不要乱跟着上奏疏,再坚持几天,就像你自己日记里说的,咱马上就要收网了。朱元璋拿起笔,在白纸上写下几个字“北方举子上疏的科举舞弊案,乃朝廷官员结党炮制的南北榜案。”“刘三吾、白信蹈、张信等加强监视,待朕旨意而动。”写完之后,唤来太监封蜡传达给锦衣卫。······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的三天,林豪期间一直在贡院办公值守,在例行接待南北各方的上疏事宜,,!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件,日记也只是记录了一些日常工作,顺便在日记里抒发一下自己的郁结之情。因为恪守中立,不站队的立场,他已经成为都察院的共同排挤对象,北方籍同僚认为他虚伪,刻意疏远他。南方籍同僚则认为他偷奸耍滑,想押注两边,也防备着他。这样压抑的状态,让林豪度日如年,每日都在日记里期盼这南北榜案能尽快了结。不过饶是如此他写日记的奖励还是一如既往地稳定他又多了“冰冷的”三百两银子。而朱元璋那头也每天不落地阅读着林氏日记副本,看到林豪在日记所写的境遇,朱元璋想的是,这年轻人的确是该多多历练,好好磨一磨心性,守得住中立,你就是咱要的纯臣,诤臣了。要不是得收网了,这样的日子咱真想你再多受几年,谁让你之前天天瞎编排咱。······皇宫大内,寅时一刻,朱元璋和太孙朱允炆一起坐在御车里,前往奉天殿上早朝。“允炆,你的调查奏报,咱看了,写的很好。”“这几日你和他们三人在贡院,辛苦了。”朱元璋肯定了朱允炆的努力成果,有助于他建立自信心。“谢皇爷爷夸奖!能为皇爷爷分忧,是孙儿的福分。”朱允炆也是很开心地谢恩。朱元璋话锋一转,似是无意地问道。“你在那边不现身地查访了这么些天,你对这一个个御史的印象如何?给咱说一说。”朱允炆不疑有他,只当时朱元璋要关注基层官员状况。“那孙儿给皇爷爷一个个说,”“像他们里面最年长的林义,接待北方学界上疏时态度很好,对其他人都是公事公办,问话时直接表态站队北方。”“林英是南方人,接待上疏秉公办理,看着没明显偏向,但是实际上对南方上疏的事项跟进地更用心。”“。。。”“还有那个叫林豪的,是最为古怪的,感觉什么事都不想沾染。”“身为南方人却不站队,选择中立,他貌似与同僚关系不好,被孤立了。”“两位大人问话时,他居然建议早点把南北榜关了。”“他这御史当得实在是没责任心。”听了朱允炆的话,朱元璋心想,这林豪这是在藏拙,朱允炆太嫩了,看不出来还对林豪产生了不好的印象,遂开口说道。“嗯,你能仔细观察他们每一个人还记住了,咱很欣慰,以后还要多多学习看人看事。”“等会早朝,咱马上就办了这南北榜案,你好好学着点。”:()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