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岂止是不得了简直是腥风血雨(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什么?”朱元璋大吃一惊。蒋瓛以为朱元璋没有听清楚,便详细地说了一下情况。“昨日科举放榜之后,有好事者发现此次上榜的新科进士,清一色均为南方籍贯。”“而来自北方的举子却是一律名落孙山。”“这种情况可以说,在有科举以来是绝无仅有的。”“这些落第的北方举子现在都聚集在皇宫门口跪着,他们集体写了一道奏疏。”“控诉主考官刘三吾大人、副主考白信蹈大人和监考主官韩宜可大人徇私舞弊。”“还叫嚷着说他们三个南方人早就收取了好处,肯录取我们北方举子才怪。”“这事情一出就弄得满城风雨,不明真相的百姓们也在街头巷尾议论此事。”“而当务之急,得先处理宫门口这些北方举子,臣特来请示陛下旨意!”听完蒋瓛的汇报,朱元璋确信这日记所写的事真的一一应验了。他只觉得大脑一阵嗡鸣,手竟然不自觉地微微颤抖起来,呼吸都开始变得粗重、沉闷起来。这日记本究竟是何神物?到底是谁在写着日记?居然能把还没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了?冷静!咱得冷静下来,去好好研究研究。但现在得先处理事情。于是他开口厉声道。“旨意?咱现在还能怎么做?”“他们都是读书人,难道你还想让咱动武不成?”“你即刻去宫门口收下他们的奏疏。”“并传咱口谕,告诉他们朕定当彻查到底,给所有举子一个公道。”“是!”蒋瓛领命赶紧退下,生怕再惹朱元璋不开心。“来人。”“去吏部把今科进士的履历信息都给咱调来。”“还有三个主考监考官的也一并调来。”“把允炆他们都给咱召来。”这么大的事情正是培养皇太孙的好机会,他当然不会错过。趁着朱允炆他们还没到的空档,朱元璋又开始翻看日记,他左翻右翻,正着看,斜着看。又拿到窗边对着太阳翻看着。结果很遗憾,日记里并没有出现新的内容。随着朱元璋的指令一到达,正在上课的朱允炆和黄子澄便立马停课过来应召,礼部尚书茹瑺,左都御史詹徽也差不多同一时间到达。“臣等拜见陛下。”朱元璋摆摆手。“勿需多礼!”只见朱元璋把一张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纸递给朱允炆,咬着牙继续说道。“你们给咱睁大眼仔细瞧瞧。”“这份是所有新科进士的籍贯汇总。”“状元陈安是福建闽县人,榜眼尹昌隆是江西泰和人,探花刘仕谔是浙江山阴人。后面的进士也全是南方人。”“朕如果记得没错,那刘三吾是湖南人。”“这清一色的南方人,咱看了都觉得有猫腻。”“事情闹到这一步,你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们现在给咱拿出个解决办法。”茹瑺、詹徽等人闻言一颤。您老人家不讲武德啊,怎么把这事儿全赖到我们头上了?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南方学子在科举考试上都要比北方人更加有优势,科举出现进士南多北少局面也正常的,而这次科举取仕能出现这种全南方进士的“胜景”也是前所未有。也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啊。再说了,殿试也是您老人家亲自上阵考校过的,确认无误的。现在出了问题锅全部我们来背?众大臣畏惧朱元璋的天威,只敢暗自腹诽着。在众人沉默思索之际,皇太孙朱允炆率先开口发言。“禀皇爷爷,孙儿认为此事应彻查到底,将结果如实公布以平息众北方举子之怒。”“还有,孙儿相信刘老大人的为人,他性格耿直,不重私利,此番彻查也也能为洗刷他的清白。”黄子澄与刘三吾素来不和,准备趁机落井下石。他听到朱允炆为刘三吾求情的话眉头一皱,旋即明白过来,太孙这是感念当初刘三吾在朱元璋面前力挺他当太孙的恩情。现在这是投桃报李。太孙的面子不能驳,这次便宜你这老小子了。当即附议,说道。“臣也主张好好彻查一番,把真相公布给天下人所有人看。”茹瑺和詹徽也跟表态。“太孙说的有理,臣等附议。”“让锦衣卫、御史们、翰林院学士们都跟进好好彻查一番。”朱元璋听到“御史”两个字,突然灵机一动。随后点头说道。“这刘三吾为人忠贞耿直,主持过大明立国以来的历届科举,可以说是我大明科举的奠基人。”“朕也是相信他,才让他一直担此重任的。”“现在彻底地查一查对他,也是有好处的。”,!“锦衣卫咱自会安排蒋瓛去查。”“翰林院全体出动,由上一科的状元张信领衔,去复查此次科举试卷。”“都察院御史分成三批,分别去审查刘三吾、白信蹈、韩宜可。”他转身看向朱允炆,郑重地说道。“这事由皇太孙亲自主持!”说罢挥一挥手,示意他们立刻行动起来。“孙儿遵旨!”“臣等遵旨!”众大臣退了出去。朱元璋拿起日记随手翻了一翻,发现还没有今日的记录还没有更新。是御史就好办了,京城的御史就这么十几号人,咱很快就会把你揪出来。“来人,把昨日,今日参与早朝的都察院御史名单给朕拿来。”“还有御史们问询三个科举主官的分队名单,还有询问笔录有了即刻呈给咱。”“是,皇爷!”······都察院府衙。偏厅。林豪和其他几位御史同仁正奉命对刘三吾进行问询。在这种严肃的场合,他只能强忍着不打哈欠。本来他正在午休,睡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迷迷糊糊之间,听到一阵喧嚣嘈杂声,而后就被同仁一把给推醒了。却见他们都察院最高长官,左都御史詹徽大人在都察院众官员簇拥下,走了进来严肃的说道。“皇上有令,要严查北方举子举报科举舞弊!”“我们都察院所有御史分为三批,对三个科举主官进行审查。”“分队名单已经列好,你们什么不要多说,看下自己在哪个队就到相应的偏厅去等候指示。”于是,他们几个御史就被分配到这里审查刘三吾。领头的问话是个资历较深的御史。“刘大人,说说吧!”“今科进士北方无一人入选,你作何解释?”刘三吾坦荡地回答道。“北地汉人长期受元人管制,治学境况远不如南方,会试差距自然在所难免。”资深御史立马反问道。“那你身为南方人,在阅卷录取中难道就没有偏袒私心?”刘三吾也不生气,耐心地解释道。“阅卷过程中试卷全部密封,无法获知考生身份,全凭文章优劣进行取舍。”“我自号坦坦翁,行得正坐得直!”“。。。。。。”一阵详细的盘问之后,审查问询环节结束。众御史在笔录上签字画押。刚走出偏厅,一名内侍迅速伸手接过笔录,径直把笔录放入袖中扬长而去。众人只觉得诧异,纷纷说道。“看来皇上很重视啊!”“这么着急忙慌的要看问询笔录。”“这事估计不得了哦”林豪心道,岂止是不得了,简直是腥风血雨。他抬眼一看日头已经西斜,还是抓紧收工,回去写日记挣奖励要紧。:()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