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预期管理(第2页)
“等等!”
一个族老打断道,神色越凝重,“我们在收黄金,神道在收黄金,他利用商家肯定也在暗中收拢黄金……他现在还要黄金?!”另外一个族老顺势说道,“三个月,已经足以他掌控天下大部分还在流通的黄金了,他要那么多黄金干什么?”
“为了维持银票的稳定?”
一个族老猜测道,这也是他们理所当然的思维方式。
赵釜否定道,“不对,银票,银票,他行的大夏银票上面标的是银子,不是金子!”
随后他小声琢磨道,“银子,金子,以前一两金子兑换几两银子?”
这件事他当然知道,只不过现在下意识问出来,是想要让人帮忙查漏补缺。
赵琴心回道,“一两金子换十两银子,因为金银在炼丹,铭文,阵法,机关术之中应用广泛,同时需求稳定,已经维持这个价格至少五十年了,但最近一个月我在太虚幻境收拢金子的时候就现,大族之间的金银兑换达到了一比十三的地步了。”
太虚幻境中的金子可以直接拿来兑换各种修行物资,特别是人参果这种能够直接增强天赋的修行物资对于世家大族的吸引力太大了,这是他们的核心。
而人参果有只用完整的尸体就可以维持住极高的利益,所以周铁衣自然在金子上面狠狠地砍价,一开始所有人都没有觉察到不对,包括做这件事的赵琴心。
因为赵琴心看来,周铁衣利用货币赚钱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容易,大半年前让自己收了大量的太虚幻币大赚一笔,三个月前开始收取的黄金,如今也翻了接近三成……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而这还是复式增长,其中青帝一脉看到有利可图,还加大了投资!
赵琴心轻叹道,“其实我们早就该想到,以他那样的人物,怎么可能只看到利益二字。”
一开始和周铁衣收太虚幻币,不知道周铁衣的真正的身份,赵琴心只是将这当做是锻炼自己的一件事务。
之后知道了周铁衣大夏盛世侯的身份,家族开始慢慢介入,也只是当做参与天京局势的一种方法。
最后知道盛世侯之下是神尊复苏,但反而大象无形,家族根本没有反应过来,一开始收拢太虚幻币到行大夏银票,再到如今的收拢黄金,是祂操弄天下的手段。
他们虽然一开始就入局,但也只是充当打手的角色罢了,他们看不透这局,即使现在也一样。
赵釜已经意识到不对了,他低声说道,“可能不止三成了,三十三天是祂在推动建设,大夏皇帝为了占据主导权,让皇室独自承担五座天宇。”
随后赵釜看向一位族老,“我们建一座天宇需要多少两黄金?”
完整的天宇建设,当然不只是太乙观上那编织法理的结构,除非有学宫这种基础,否则都要填充大量的物资进去,而黄金作为各种阵法的稳定剂,需求量更不可能低。
这位族老低头道,“一座天宇至少要花费百万两黄金。”
赵釜松开手中的玉珏,身体靠在椅子上,“这么说皇帝的内库已经不可能再拿出多少黄金了,而且还要更多的黄金。”
赵釜看向自己的女儿,轻笑道,“而他还要继续放修行物资出来,继续收拢黄金,看来他根本不担心我们不答应,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他的底牌是什么,也不知道他要让黄金少成什么样才符合他的想法,但我至少已经知道一点,他这是要警告天后了。”
赵琴心比自己父亲早知道消息,自然也想到了这点,颔道,“之前他掌握大夏银行,听说在御书房那次奏对之中,就说过增货币有几大难点,不过他当时没有明说,大家都知道他这是在警告所有人,不要轻易动他的货币权柄,因为拿到手中就会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是啊。”赵釜感叹道,“原本我以为这天下至少要稳定五年,五年,已经足够他完成初步改革了。”
“但圣上……但大夏皇帝也看到了这点。”赵琴心改口道,“所以大夏皇帝根本没有忍五年,甚至连三个月都没有忍到,这变化已经够快了,但还是没有跟上他的谋算。”
“中央货币之权……”
赵釜重新思忖了一遍前因后果,“黄金减少,动摇金银稳定的汇换……”
说到这里,赵釜停了下来,因为以他储备的知识,能够模模糊糊推断一下未来,但是却不够准确,无法确定自己推断的真假,即使以道统之法演化,但是这种涉及天下钱货转变,涉及万民民生福祉之事,除了圣人不然根本得不到准确结论,甚至还看到了相互矛盾的结果。
就像周铁衣之前思考的一样,想要顺利完成这种天下级别的货币更迭,要么像他一样,有着完整的历史作为参考,要么任凭你智慧滔天,你的货币理论也无法完美适应整个变局的每个阶段,因为可能不到几个月,你的货币政策就需要转变,这是封建王朝乃至诸子百家没有建立过的学说流派。
赵琴心通过从周铁衣那里了解的知识和信息,帮助父亲分析道,“他说这样就会导致黄金升值,白银贬值,而现在整个市场,加推动了黄金兑换修行物资的渠道,却没有增加白银兑换修行物资的渠道,同时黄金的数量本来就远少于白银,一旦从世家到天下百姓都想要修行,白银会继续贬值,而银子是现在大夏银票的基础,若银子被百姓们轻视,那么大夏银票就会被轻视,再加上宣传今年必然要出现的旱灾,只会导致一个结果……”
赵釜轻叹道,“银贱物贵。”
这个阶段,朝廷已经完全依赖上增纸币作为维持财政的手段,一旦银贱物贵的局面被打开,那么就会让市场迅从通缩转化为通胀,这个时候朝廷如果不管理,继续一意孤行行纸币,用不了一两年,以周铁衣的手段,就可以利用大夏银票造成一场人为的天灾,粉碎朝廷在百姓中的信用。
赵釜再次问道,“他真不管天下百姓了吗?”
赵琴心用一种奇怪的语气说道,“他说这只是预期管理的一环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