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跨年(第3页)
切成薄片的羊肉,色泽红润、纹理清晰,放入滚烫的汤锅中一涮,立刻变了颜色。陈铭生拿着筷子给杨昭夹烫熟的羊肉。杨昭把羊肉在麻酱的蘸碟里面滚了一圈,然后优雅地拿筷子送入嘴巴。
“怎么样,好吃吗?”陈铭生举着筷子问。
“好吃。”杨昭拿餐巾纸擦了一下嘴角,“冬天吃羊肉好驱寒。”
陈铭生继续在锅里烫羊肉,然后不紧不慢地跟杨昭唠,“要说吃羊肉,还是要去西北,西北的羊肉最好吃,我们老家,有超级好吃的红柳烤羊肉,你吃过吗?羊肉不是穿在铁串子上考,是穿在红柳枝条上烤的。有这么长。”陈铭生说着比划出自己小臂的长度。
“这么夸张吗?”杨昭笑了,“为什么穿在红柳上烤,有什么讲究吗?”
“红柳其实是一种生长在西北的灌木,它的树枝很有韧度而且富含水分。在烤羊肉的时候,就能一直保持热度。更重要的是,红柳枝在剥皮后会分泌出一种黏稠的汁液,烤的过程中会渗透到肉里,可以中和羊肉的膻味,烤过的羊肉吃起来还有一种果木香气,就会很好吃。”陈铭生边说边比划,讲得眉飞色舞。
杨昭夹着涮羊肉的筷子悬停在空中,“陈铭生,你好烦,现在涮羊肉已经不香了。”
陈铭生笑了,他继续给杨昭夹菜,“有机会,带你去尝尝,我们西宁有条老街,叫莫家街,里面还有很多好吃的,酿皮、青海牦牛酸奶、面片、红柳烤肉……有机会一定带你去逛逛。”
“行,说好了,一言为定。”
“嗯,一言为定。”
伴着氤氲而起的涮羊肉的香,两人继续分享着他们的点滴心情。
下午,杨昭没有休息,她给自己煮了一壶咖啡,继续在工作室忙活,看看表,快四点,她准备去卧室看看陈铭生睡醒了没有。
轻轻推开卧室的门,床上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咦?人呢?她一个转身,就看到阳台上忙碌的身影。
“陈铭生,你下午没休息啊?”
“我在沙发上靠了一会儿。”
“今天一定要做好吗?累不累?”杨昭说着蹲下身,去看陈铭生做的小窝。木头的外壳已经完全做好了,锯开的木头也明显打磨过,陈铭生坐在阳台的小板凳上缝杨昭的衣服。衣服快缝好,杨昭已经清楚的看出来,那是一个温暖而柔软的垫子。
“你还会做针线吗?”杨昭很惊讶。
“怎么?不像吗?”陈铭生笑着反问。
“看不出来。”
“我妈妈是棉纺厂的,我跟他学过皮毛,主要是她太忙了,小时候衣服的扣子掉了,都是我自己缝,缝这个,不难的。”陈铭生把线打了一个结,杨昭从边上给他递过去剪刀。
“陈铭生,你小时候是不是很苦?”杨昭从后面轻轻贴着陈铭生的肩膀,她把脸贴在陈铭生宽厚的肩膀上,隔着衣服感受着他的温度。
“为什么这么说?”陈铭生微微侧头,很温柔地反问。
“做饭、缝衣服、钉扣子……我从来都没做过这些。”
“习惯了。”陈铭生说完,在杨昭的额头上轻轻亲了一口。
这三个字瞬间让杨昭心里很难过,他知道小时候陈铭生肯定吃了很多的苦,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很多不应该他承受的生活重担,她从后面紧紧地抱住了陈铭生。
陈铭生感觉到了杨昭的情绪,他揉着杨昭的头发,“我现在不是有你了吗?我苦什么?走,我们把猫窝放楼下去吧。”
“做好了?”
“嗯。”
杨昭看着陈铭生做好的猫窝,她想了一会儿,然后说:“等一下。”然后杨昭拿来了调色盘和颜料,蹲在地上,给这个小窝两侧的木板上画画。
左侧杨昭画了一个蓝天白云,下面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白色小猫,右边是一条河,河水清澈见底,各种各样的小鱼在水里游。
杨昭画的很认真,也很专注,陈铭生也不催他,就撑着拐杖靠着阳台的栏杆,看她一笔一画细细描摹,眼神里是溢满的笑意。最后杨昭拿着粉色的画笔,在猫窝的正面写了Q版的几个字——咪咪的家。
“画好了?”陈铭生问。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