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第1页)
*
“今日赛花会的主考官为倚梅使梅照霜,副考官为折扇使沈灼。现在请二位对现场的花朵评甲乙丙丁四等。”
就在两位考官评花时,等候区有人在窃窃私语:
“这就是倚梅使?听闻倚梅使常常在京畿地区活动,没想到还来了渭城。”
“哎,你懂个什么,这些什么什么使,都是圣上的手下;她来渭城,肯定是圣上的旨意,说明我们渭城的赛花会得到重视啦。”
“那是,我们渭城的赛花会总是江南地区最好的,那些说沂城更好的,肯定是没安好心。”
“我觉得不然,这梅大人既然被圣上看重,那此次前来,肯定不是什么做考官的小任务在身,估计这次来,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林梨听到这,情不自禁地往她们交谈的地方靠近了些。
“什么任务?”
其中那头上簪着一朵月季的姑娘说:
“你听说了么,江南地区出现了反贼。”
林梨微微侧身,想看这大庭广众之下敢聊此等话题究竟是何方勇士——
竟然只是高矮不等的三姐妹,脸上都戴着面纱,约莫十五六岁,尚未出阁。
“喂,你可别乱说,被听到了可是要杀头的大罪。”
“我怎么会乱说呢?我说这些都是有依据的。”
“什么依据?”
“就最近的话本呀,你听了没,那曾经的唐氏茶馆不是都归国有了嘛,最近的话本里出现的不再是江南那几家大户的少爷小姐了,你猜,是什么?”
这三姐妹中较为高挑的一位抱着手,不屑地说:
“切,说到底肯定也还是些情情爱爱之类。我没兴趣,别问我。”
那脸颊胖胖的姑娘摇摇头,嘟嘴道:
“猜不到,阿清你就快说吧!”
“行行行,不卖关子了。就是——大兴末年常太祖靖国难的故事!”
那高挑的姑娘顿时来了兴趣,扭回头来:“这个我倒是在书里看过些记载。”
“你们想想啊,现在太平时候,怎么可能有人敢提这些,说是靖国难,实际是什么,其实大家伙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肯定是有人想反了,还偷偷跟这的茶馆啊说书先生合作,不然当年那些和乱臣贼子有关的事谁敢提呢。”
林梨心中一惊——
自常太祖以来,大昌不过只有两位皇帝,到如今,民生也算得上安乐,这名为“阿青”的女子的猜测实在太没有由头;不过,她倒是想接着听下去。
“呸呸呸,不准乱讲,被人听到了怎么办——好了,我们好好等结果就是,有什么我们回府再说。”
林梨倒是起了兴头,待这三人沉默片刻,她转过身去,夸赞道:“姑娘头上的月季好生漂亮,不知能否卖我一朵?”
那名为阿青的女子倒是一点不怕生,见林梨生得好生标致,一下子看呆了眼。几秒过后才反应过来,将头上的月季摘下:“姑娘若喜欢,送你便是,自家种的,哪有买卖的道理。”随即她行礼道:
“民女乃沈泽清,不知姑娘如何称呼?”
林梨也行礼道:“林珑。”随即,她压低声音问,“恕我冒昧,想问阿清姑娘口中的话本是在何处听到的?”
那脸颊胖胖的女子碰了碰阿清的肩:“你看,被听见了吧。”
沈泽清苦笑一声:
“无妨无妨。嘶。。。。。。那茶馆大概在城东,具体位置记不清了,你若是真心好奇,我们可以给你做向导。迎春佳节,我们几个都闲得很!”随即她用手肘碰了碰身边的二位姑娘。
那脸颊胖胖的女子说:“啊,是是是。我叫程垚垚。”
那高挑的女子抱着手,淡淡说:“在下柳林杉。”
沈泽清咧着嘴说道:
“嘿嘿,我们是渭城木水土三人组,专门捕风捉影,破解各大疑难杂案,造福四方百姓。”
林梨看着几人如此有青春活力,也由衷得被感染到了。她抱起手,眯起眼睛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