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0章(第1页)
第2250章
第八十三回凤蟾瑛踏浪归来
时间回到两年前,沈泽生带着邓熙凤一家、薛宝蟾一家,总共约二千三百多人逃离观音岛,在夷洲岛暂时居住下来。
经过探寻,最终在夷洲岛北部找到一块盆地。盆地东南两侧为雪山山脉的余脉形成的丘陵所环绕,北以火山群为屏障,西有丘陵、台地围绕,盆地形态完整,近似一个三角形,面积差不多一个顺天府大小。
远远看见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山顶终年积雪,色白如玉。从雪山上发源一条湍急的河流,河水大多数时间是浑浊的;但可以打井过滤,井水清冽甘甜。
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农耕。但不好的是飓风经常光顾,形成灾难性天气。
邓熙凤、薛宝蟾商议,就在这里建立一座名为“夷北”的庄园式镇子,以沈泽生为镇长,邓闻武为镇兵千户。实际上邓熙凤主政,薛宝蟾主军,两姐妹合作无间。
然后,她们收罗当地土著,接纳大梁逃难人士,收编海盗。。。。。。到现在,他们已经拥有人口近两万。这些能够跨海逃难的人亦兵亦民,也可以说有士兵近两万。
华夏汉人号称“种花家”,到哪里都能凭借耕种生存。但粮食问题解决了,生活必需品还得依靠大陆。于是,沈、邓、薛三家轮流出动,与海峡对岸的闽越省几个渔村开始了走私。
沈家的船长沈沧海来到一座海边小镇以物易物,购买油盐酱醋、布匹和针头线脑。这个小镇唤作临海镇,实际上是几个渔村自然合并而成,有一个较小的避风港。原来大梁在这里设立了一个税关,其他行政机构尚无。
沈沧海一上岸,就感觉有点不大对劲。因为他发现了:临海镇居然设立了衙门!
有了衙门,就会有官兵,对于他们走私者,就是天大的麻烦。
沈沧海小心翼翼找到原来经常贸易的姚掌柜,问道:“大梁朝廷在这里设立了衙门?”
姚掌柜道:“不是大梁,大梁早亡了。现在是大明,可对我们老百姓好了。税收得轻,官兵还保护老百姓呢。”
沈沧海一愣,问道:“大梁亡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这个大明,又是怎么回事呢?”
姚掌柜摇头道:“我也不知道。那边有报纸栏,定时有秀才老爷解读,你可以去问问。”
沈沧海和姚掌柜先把交易完成,嘱咐手下先去船上准备好,自己就去报纸栏打探消息。
来到一面粉墙前,只见上面贴着一大张纸,抬头上面写着“大明时报”四个大字,然后是一些方块型内容。不过字太小,沈沧海一时看不清楚。
粉墙前已经围了一些百姓,在肆无忌惮地闲聊。
沈沧海还没听出一些名堂,一个秀才打扮的中年人踱着方步过来。人群喊道:“秀才老爷,今天有什么新闻?”
秀才捻须道:“且听我读报来~”然后抑扬顿挫读了起来。
这次沈沧海听明白了:大明开国恩科录取三百六十五名进士,已经开始授官;大明皇帝西征,已经全取湘鄂两省,同时封前梁张皇后为皇贵妃。。。。。。还有一些其他新闻。
秀才大声道:“现在是今天宣传重点——大明新政。尔等听好了:大明皇上,体恤万民;特立新政,共沐皇恩!新政有以下内容:一曰取消贱籍,天下百姓平等;二曰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减轻百姓负担;三曰取消特权,官绅一体纳粮。。。。。。”
这些消息,对于这个自然渔村形成的镇子来说,没有多大影响、除了取消人头税。因为这里过去没有官府,还没形成特权阶层、比如士绅,也没有贱籍之类的划分。
但沈沧海却有如雷击:商人也是贱籍!现在成正常人了。
约定的回程时间快要到了,沈沧海很想再听一会儿,但也不得不悄然离开。上了船,他亲自掌舵,扯满风帆、催促水手大力快划,很快返回了夷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