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9 第869章 番外之若华四(第2页)
卢若华当着女帝陛下的面,虚心求教:“新梁城已经在建,城墙要建七尺高,工期得一年左右。我在想着,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各部落牧民前来投奔,得主动地散播消息出去,吸引他们前来。”
“此事不难。”蔡郡守显然是有备而来,立刻笑道:“牧民们也不是天生就爱东奔西跑。新梁城外有大批的田地,现在就可以组织人手开垦荒田。正好趁着这一年光景,开出几万亩良田来。等牧民前来,就可以直接分田给他们。”“他们没有粮种,也不会种田。衙门可以规定,只要来投奔的牧民登记入了府册,就可以领一年的粮种。耕种的时候,府衙会派人教导如何种田,教他们用辕犁用各种器具。收来的粮食,全部都归他们自己。”
“这等白拿好处的事,一旦传开,便会有牧民争先恐后来投奔。说不定,到时候卢郡守就要愁,来投奔的人太多,新梁城根本容纳不了。”
卢若华听得会心一笑,从衣袖里拿出了简易的炭笔和纸张,唰唰地记了起来。
“不过,这么做,也很考验府衙官员的做事能耐。必须要公平公正,且有耐心,要容忍草原牧民们保留大部分原来的生活习惯。”蔡郡守继续说了下去。
“也不必一味惯着他们。得在一开始就立下规矩,严禁随意斗殴杀人。府衙里得有精兵,能弹压得住性情野蛮的牧民。”
“到底如何施政,还得看具体的情形。这事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得在日后的施政过程中随时纠正。”
“移风易俗,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慢慢来。三年五年不行,等过个十来年,在新梁城里出生的新一批孩童长大了,也就真正成了大梁百姓。”
蔡郡守掏心置腹,侃侃而谈。
卢若华连连点头,一页纸很快就写满了。
姜韶华也听得专注入神,不时问一句:“牧民们习惯了放牧,不知能否适应种田?”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蔡郡守笑道:“一开始必然是不习惯的。也不能指望他们交什么田赋。以臣看来,新梁城在三到五年内,都得靠朝廷接济一部分粮食。”
“不过,新梁城的意义,本来也不在这些。皇上设新梁城,是要让所有草原部落的人归心大梁。牧民们转变为大梁百姓,放下弯刀弓箭,拿起锄头种地。草原的狼群,慢慢变成驯养的忠犬。”
“朝廷每年送大批粮食来,也值得。”
蔡郡守外表丑陋,心里却亮如明镜。这一番话,说到了姜韶华的心坎里。
姜韶华笑着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然后,对卢若华笑道:“你且安心,放手去做。有朕支持你。”
“新梁城建好之后,五年之内免田赋。每年朝廷会按照户籍上的数字拨粮食来。”
“另外,一年两次的边关互市已经成了惯例。马耀宗要回京城,去做吏部尚书。朕将互市的差事也都交给你。”
“若华,用心当差做事,别让朕失望。”
卢若华心情激荡,肃容拱手:“臣一定尽心当差,不负皇上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