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两千三百三十六章 北平知府方必寿(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

三日后,朱承志启程返京。

临行前,他特意召见赵景山与王守仁,叮嘱道:“雁门关务必严防死守,若有异动,即刻飞骑传讯。”

赵景山郑重应诺:“属下明白。”

王守仁则低声问道:“大人,您真准备揭发宁王?”

朱承志目光深沉:“若不揭穿他,将来祸患无穷。”

王守仁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属下愿随大人一同入京。”

朱承志看了他一眼,轻轻一笑:“好。路上,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

翌日清晨,朱承志一行轻装简行,悄然离开雁门关,沿驿道南下。

一路上,朱承志并未急于赶路,而是频频停留,拜访沿途州县官员,了解民情政务,同时暗中布置眼线,密切关注各地动静。

某夜,他们宿于一处驿站,朱承志独自一人坐在房中,翻阅一份密报。

良久,他轻叹一声,将密报焚毁。

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随后有人低声道:“大人,人在太原。”

朱承志抬头,眼中闪过一抹寒光:“终于现身了。”

他起身整理衣袍,沉声道:“传令下去,明日辰时启程,目标太原。”

……

与此同时,京城之内,风起云涌。

太子朱高炽自父皇北征归来后,愈发谨慎行事,每日勤于政务,表面上看似无欲无求,实则暗中布局,收拢人心。

然而,就在朱承志离京不久,一封匿名密信送入东宫,内容直指宁王勾结“暗影”,意图颠覆朝廷。

朱高炽震惊之余,不敢轻举妄动,遂秘密召见内阁大学士杨士奇商议对策。

杨士奇沉吟许久,缓缓道:“殿下,此事真假难辨,若贸然揭露,恐引起朝局动荡。不如静观其变,待朱承志归来后再作定夺。”

朱高炽点头称是,随即下令封锁消息,不得泄露半字。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之时,一道来自太原的急报打破了平静??

“朱承志率亲卫进入太原,正追查一名疑似‘暗影’高层之人!”

朱高炽猛然站起,脸色阴晴不定。

他知道,真正的风暴,即将来临。

……

朱承志抵达太原后,立即调动当地驻军与锦衣卫,展开严密搜捕。

他心中清楚,若要彻底铲除“暗影”,就必须揪出其真正核心人物。而此人,正是宁王安插在北方的重要棋子??太原府同知林文昭。

此人表面忠于朝廷,实则早已投靠宁王,负责联络各方势力,策划叛乱。

朱承志亲自带队,连夜突袭林文昭府邸。

一番激烈交锋后,林文昭被当场擒获,书房中搜出大量密信与账册,其中不仅有与宁王往来的证据,更有与瓦剌、鞑靼等边疆势力勾结的记录。

朱承志望着那些密信,眼神冰冷如霜。

他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足以扳倒宁王的关键证据。

次日清晨,朱承志带着林文昭与所有证据,星夜兼程,直奔京城。

一场惊天动地的政坛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而他,已然站在风暴中心。

朱承志押解林文昭及密信、账册,星夜兼程赶往京城。一路风尘仆仆,却无暇歇息。他知道,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抵达京城外十里驿时,天色未明,寒风刺骨。朱承志勒马驻足,望着城门方向,沉声道:“传令下去,不得声张。所有人原地待命,我先入宫面圣。”

赵烈上前一步,低声劝道:“大人,此时入宫,恐遭不测。不如先回府,稍作休整再行定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