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5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过去他?们?水上人进门,除了买粮不会有别的事由,到了如今,他?带着?小弟从北街那头一路走?来,前后见了两家粮铺都有伙计在门前招徕生意,望见水上人就问有没有赤米,要不要卖粮。

他?早知?咸水稻丰收后会促使米粮降价,尤其是?那些外地运来的次米、陈米,却没猜到赤米格外受欢迎。

“你们?粮铺现今喜欢收赤米?按什么价收?”

伙计立时答道:“一石一两银。”

钟涵在旁偷偷掰指头算数,他?知?道一石是?十斗,一斗是?十升,这么一算,粝赤米的卖价就是?十文一升,原来家里水田中种出的稻米这么值钱!

他?以前年纪小,哪怕跟着?大哥出来逛也不走?心,满脑子吃喝,现在大些了,又识得不少字,也会扫一遍铺中粮缸插着?的木签,挨个看上面?所写的价钱。

很快他?就发现,粮铺里的普通粝米,哪怕是?新米,今日也仅售十二文一升,陈米的价钱更是?惊人,八十文就可称足一斗。

“这价低了些。”

钟涵已经?不是?需要大人手牵手拉着?不放的年纪,钟洺任他?东转西瞧,自己则在柜台前和伙计讲起了价。

“家里存粮有许多?,你们?若能给个更像样些的价钱,我可以考虑都卖给你们?铺子。”

伙计有些吃不准,试探问道:“您这个‘许多?’,究竟是?多?少?”

他?看着?就生嫩些,不如之前的伙计老道,犹豫一下道:“具体的价钱,我得去请掌柜的示下,不过若您手里的赤米有个十石以上,这价钱当是?还能商量。”

眼下赤米仅产于九越县内的临海滩涂,全数把持在水上人的手里,赤米是?个新鲜物,口感却是?不错,尤其那色泽,蒸熟后像玛瑙籽一样,已经?有城里的大粮铺,将九越赤米称为“玛瑙米”,极力向?外地客商兜售。

有这样的缘故在,粮铺怎能不愿意多?囤些赤米在手。

钟洺以袖遮挡,给那伙计比了个数,小伙计眼睛忽地睁大,请钟洺稍等,他?自己快步上楼去寻掌柜,半晌后下来,说?定每一石再加一钱银。

“明日上午,你们?打发个人去千顷沙验粮,若是?无误,我们?出船连人带粮送回来,过秤算账。”

伙计连忙点头,这可是?桩大生意,眼前的水上人告诉他?,家中有足足过百石的赤米,可取五十石卖给粮铺,他?上去告知?掌柜时,掌柜起初还不信,后来站在楼梯上往下一瞧,认出人来,方颔首应允。

同在南街做生意,哪怕钟洺只有个小小的酱摊,却因总是?来往买粮,早就是?副熟面?孔了,他?豪掷上百两买下五十亩水田的事,连粮铺掌柜都略有耳闻。

“等明日拉粮回来,着?人上来知?会我。”

他?吩咐完毕,才?有之后伙计与钟洺的接洽。

办妥卖粮一事,钟家兄弟回詹氏货行接苏乙和长乐,詹九娘见他?们?进门,怀里抱着?长乐,同钟洺笑道:“方才?听阿乙说?,你们?想?之后在乡里办个铺面??”

钟洺扯了张椅子在夫郎身边坐下,应了声“是?”。

“改籍这事还未布告颁行,但县城那头已传出确切的风声,多?半年前就有定论,既能改籍,卖酱的生意又稳定,我便和阿乙盘算,在乡里正经?置间铺子,把这生意长久地做下去。”

昔日两人还曾说?起,要把酱摊做成清浦乡数得上名的老字号,都是?老字号了,总该先?有个像样的招牌和铺面?才?行。

说?到这里,苏乙接过话头道:“算上改籍、赁铺的时间,等开张时阿乐估计都该满周岁了,到时我就能带着?他?一起看铺子,现在露天的摊子纵使不冷不热的,有个孩子总是?不方便,等我去了,阿莺也能歇一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