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支招二合一(第3页)
今年春晚的小品和相声,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一点儿不比往届的差。
小品有陈佩厮、朱时茅压轴的《羊肉串》,相声有马纪率领冯恭等人演出的《五官争功》。
倒是以往非常活跃的姜坤,尽管接替了马纪担任了广播说唱团团长,而且当选了曲艺家协会的副主xi,还在去年当选了“全国十大笑星”,但是巅峰之后,就是衰落,他也很快地陷入创作瓶颈。
说到底,这种抖包袱逗人笑的语言类节目,非常需要创作者拥有源源不断的灵感。
因为现在是广播电视的年代,任何一个小品一个相声,在媒体的传播酵下,很快就能在全国广而告之,不像以前天桥说书的那样,一个故事一个相声就是压箱底的绝活,可以在线下各地巡演。
强如陈佩厮、赵丽榕、赵本善三代“小品之王”,也有灵感枯竭、不招人笑的时候。
之所以如今的春晚小品相声节目不好笑,并不缺少表演者,而是没有足够优秀的创作者。
恰恰姜坤也是这种情况,他一个半路出家的相声演员,急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剧本合作者。
“老姜,这人你就别瞎找了,你要找的不就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嘛!”
说话间,陈佩厮把目光投向方言。
朱时茅、邓在君等人深以为然,尽管方言从来没写过相声的本子,可是他帮陈佩厮、朱时茅创造出了“相声剧”升级版本的小品,所以想必能协助姜坤,在短时间之内写出一个不错的相声。
姜坤道:“本来我想找的也是方老师,可不是方老师那阵子到国外出差了嘛。”
方言问:“那后来又找了谁?现在有着落了吗?”
“托人介绍,我和谌蓉同志接触了下。”
姜坤说,这两天她就邀请自己到家里一聚,准备向他推荐自己的短篇小说《减去十岁》,这是一部具有黑色喜剧内涵的作品,的确有改编成相声喜剧作品的可能。
方言挑了挑眉,谌蓉不就是写《我爱我家》、《小偷公司》等作品的梁佐的母亲嘛!
“这能行吗?”
陈佩厮紧皱眉头,“《减去十岁》的小说我虽然没看过,但是电影我还是见过,虽然很荒诞幽默,但我觉得并不适合改编成小品和相声。”然后环顾众人,向方言、朱时茅等人投去问询的目光。
听着一个个看衰的回答,邓在君问道:“方老师,你怎么看?”
方言点了点头:“这本小说我看过,太过于文学,改编成相声的难度恐怕不小。”
“不瞒各位,我也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但好歹是谌蓉同志的一片好意,我也不好推辞。”
姜坤苦笑连连。
方言道:“其实相比于《减去十岁》,我倒觉得或许有其它的小说更适合你。”
姜坤又惊又喜,忙不迭道:“方老师,您说的这小说具体叫什么?大概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方言道:“说来也巧,这小说正好是谌老师儿子的作品。”
众人无不惊愕,几乎从来没听说过谌蓉的儿子竟然也从事文学工作,还能入了方老师的法眼!
方言笑而不语,并没有细说谌蓉曾经有意推梁佐一把,在给《人民文学》投稿的同时,在信件里夹带着自己儿子的作品,当然这年头的作家还是讲脸面的,并没有搞强行捆绑表这一套。
不像贾平洼的女儿,简直是脸都不要了,“屎尿屁”体也敢称之为诗。
“方老师,那他的作品……”
姜坤言语里透着几分期待。
“这么说,也许上《人民文学》可能还差一些火候,但这些小说里的故事,却非常适合改变成相声,我记得不差的话,有关于耗子的,有关于老太太和年轻小伙子结婚的,还有小伙子掉进老虎洞和老虎聊天的。”方言道,“奇思妙想,妙趣横生,我想你肯定会喜欢这些故事的。”
“既然方老师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是不错的!”
陈佩厮让姜坤借着去谌蓉家的机会,干脆也跟梁佐接触交流一番。
“如此甚好,不过我还有个不情之请。”
姜坤希望能拉方言、陈佩厮、朱时茅三人,陪他一同去趟谌蓉家,替自己参谋一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