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4章 预期(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234章预期

李善友对俞兴的印象出现了三次变化。

最早是节目上的横冲直撞,后来是再度联系时的坚守原则,现在则……似乎是横冲直撞的坚守原则。

入职之前没太觉得有什么,但入职之后就稍微有些如芒刺背。

好在,这种感觉在跟着一起了解微信开工作的进展之后就更换为带着惊讶的欣赏。

微信公司召开了一次颇为全面的总结会议,技术总监、副总监、各组组长都出现在会议室,顺带着,李善友的副总裁身份也被介绍给大家。

虽说从上一家离职有些小风波,但这群搞技术的人明显不怎么关心那点破事,反倒觉得这位的商业运营经验非常丰富,看起来就是能压住场子的人。

李善友很谦虚,经过与俞总的——姑且称之为“交流”,他还是摆正了一些心态,自己这次过来就是尝鲜,就是观摩,就是看看移动互联网项目有没有新的玩法。

不过,他听着大家条理清晰的汇报,恍惚间觉得自己像是在列席一个大厂的技术会议。

大厂是什么感觉……

就是比酷6网还更专业的感觉!

不,不仅仅是酷6……

李善友是酷6网的创始人,但他创业前的职务是搜狐的高级副总裁,彼时搜狐虽然有点过气,但也还算是互联网大厂。

“我们这两周基本完成了用户管理模块的基本框架,未来两周的重点是落实消息传输模块的底层通信协议实现,关于这一点,我们小组还是打算用自定义协议,也就是在Tcp的基础上开自定义的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小组的组长宋新蕾谈到自己团队的工作进展与计划,“这样能实现更复杂的业务逻辑和更好的消息管理。”

她见老板在认真聆听,又略微解释道:“消息里面会包括消息长度、送者Id、接收者Id、时间戳等信息,如果我们后续传送语音,那就可以再使用udp协议,但得等我们先期的项目基本完成再继续考虑。”

不同的消息类型需要适配的协议,文本消息用Tcp保证它的可靠传输,语音消息可以使用udp,再通过上层的应用层协议进行丢包重传、乱序重排、流量控制等处理,用以弥补本身的不足。

俞兴点点头,伸手在文件上打了个勾,又用箭头标向下一步工作目标。

他在这场会议之前已经拿到主要的工作信息资料,也经过了秘书蔺玲玲的加工注解,如此就能大致明白大家在做什么。

具体的技术不懂如何开,但知道进展和卡在哪一步就能协调相关资源来进行攻克,也就清晰的知道公司大概处于什么位置。

微信在确立系统架构设计之后就把开工作进行了划分,目前是分为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表现层、基础设施层这五大团队。

技术总监与副总监负责统筹和攻坚,不同方向的团队设立组长,分门别类的设置开预期,每隔一周或两周进行反馈和回看,以此再继续确定问题和修正计划。

俞兴一定程度上仍旧是在通过不同人的表现来确定他们的能力,比如,技术总监葛智杰虽然不扛压,动辄就想撂挑子,而副总监谭睿泽也时不时对他有意见,但涉及到软件开的层面,前者表现出的底气明显过后者。

这种底气或许可以短时间里表演出来,可是,随着开工作的进行,有没有真功夫就瞒不住了。

会议开了半天,最终还更正了一个内测的时间目标,按照当前进展,五月底或者六月初有望完成当前阶段的工作。

虽说喊出了对标QQ的口号,但微信公司开的产品实际上没有繁复的功能,就是一个简洁的信息通讯,规模体量的预估也没对系统提出过高的要求。

关于这一点,俞兴过去一周还驳斥了来自开团队的意见,坚持要做功能简单的产品,除了开工作的难易程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只有鲜明的产品才能被市场快的记住。

微信后来增加了很多功能,但那是它稳固市场之后的事情,如果己方一上来就盲目对标QQ花里胡哨的功能,反而会对起步工作造成困扰。

俞兴很确信这一点,也就坚持了意见。

“李总,怎么样?走,去食堂吃饭去。”俞兴伸了个懒腰,招呼思考中的李善友。

李善友的注意力被吸引回来,吃惊道:“你们还有食堂呢?”

俞兴点头道:“当然。”

十分钟之后,李善友坐在沙县大酒店里哭笑不得道:“这就是公司的食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