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第2页)
檀江边,义江农庄与罗塘农庄之间的山坡,几十号人整齐排列在崭新的水泥广场上,满面红光地看着木台上的一个壮硕女人。
女人情绪高昂地喊道,“我宣布,谱口砖厂建成,今日开工!”
没错,女人是刘今钰。
她口中的谱口砖厂就是自去年闰十一月起建设的轮窑。
前后七八十人参与,耗时近五个月的谱口砖厂在今天终于落成。
比之刘今钰,黄有才、彭庆云等始终参与建厂,为之废寝忘食、争吵不休的砖厂负责人更为激动。他们双眼发红,随时都有可能掉下眼泪。
兴奋之余,刘今钰也包括参加开工仪式的杨文煊还有另一番感触——看着笔直地卧倒在山坡上的青灰色与红色交杂的长长建筑,他们感受到一丝跨越时空的熟悉感。
尽管他们在那个时代并未见过轮窑。但迥异于这个时代的大型砖结构建筑,让他们感到自己距离那个时代近了一步,因而生出了一点莫名的亲切。
开工仪式在热烈的鼓掌声中结束,等待许久的唐丰快步走到刘今钰面前说道,“刘社长,杨社长,二厢大围里的老童生又来了,吵着要见你,否则不走。”
刘今钰皱眉。
唐丰说的老童生她知道,是个老顽固,认为她一个未婚女人抛头露面,时常与男人接触伤风败俗,且名声越来越大,会腐化其他妇女。
起初老童生只在家批判,那时刘今钰毫不知情,当然知道也不会在乎。
后来大同社名声响了,他激愤不已,不仅写信给唐景谦让他好好管教,还在城里四处说刘今钰的“坏话”,鼓动其他士子“规劝”唐家不要放纵她,这时刘今钰也只当看笑话。
再后面他见刘今钰我行我素,便伙同一帮好友,登门拜访刘氏和唐家,当面劝说。
开始她和杨文煊还会争辩两句,之后闭门不见,让唐景谦应付这帮老顽固。
唐景谦对此烦闷不已,这些人堵门也就罢了,还带动一批“老中青”读书人给唐家父子写信,明里暗里也是劝他别放纵刘今钰败坏风气。
杨文煊也是烦了他,语气不好地说道,“尽他闹,莫影响庄户种田、工人做工便不管他。”
唐丰有些无奈地说道,“那老童生放话,若是两位社长还是不见他,他便不买肥皂,还会让别人也不买。”
杨文煊被气笑了,“这个老家伙,还会这一招!”
刘今钰嫌恶地摆摆手,“随他去闹!一个童生还能翻天?你与唐理事说,要是他执迷不悟,就想办法败坏他名声,看到时几个人听他的。”
唐丰点头告辞。
刘今钰吐槽几句,又问起武冈的事。她之前听说武冈出了“新闻”。
杨文煊道,“你在山里,武冈的消息我时刻关注。只听说武冈出了佛宝,跟胜力寺圆寂的无涯大师有关,引得满城风雨。
“传言邓之沛和朱企釒豐因这事闹得不愉快,不知是否属实,也不知是不是知道和尹子奇的手笔。”
“释无涯?佛宝?他们不是道士吗?算了,有效果能让他们狗咬狗就行。”刘今钰面无表情地说道,“我回山里了,你来吗?”
杨文煊知道她是让他躲那个老童生。不过他可以从后门进唐家大屋,而且碰见也无妨,那老童生又不是看不惯他,想办法溜走便是。
刘今钰不强求,自己从罗塘那边回了泥鳅罐基地,正好顺道看看罗塘工业区的选址。
晚上,她听刘麻怪传来山下的消息,那老童生吵了一个上午后悻悻而归,她笑了笑也就把他抛之脑后。
又过了几天,谷雨过去,刘今钰预备开建罗塘工业区,作为前期的钢铁基地,没想到山下传来消息,说是县里来人,还有不少人跟着。
刘今钰顿时一惊,匆匆下山,唐家大屋前果然停着许多轿子。
她往正厅走去,唐丰本在指挥下人做事,余光看见她,立即迎上来小声说道,“刘社长,是县里的教谕来了。”
刘今钰不能理解,“教谕?”
教谕是学官,按理说与他们大同社并无交集。
唐丰压低声音道,“刘教谕不是一个人来的,除他的小厮,还有好些秀才童生,说是来拜访老爷,但……”
刘今钰摆摆手,迈步往前走,“你莫要说了,我自己去看。”
眼见刘今钰往正厅去,唐丰愣了下连忙追上去,杨文煊让他跟刘今钰说别去正厅,他一时忘了重点,或者说还没讲到重点刘今钰就懒得听了。
他不敢喊叫,刘今钰又走得很快,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刘今钰走进正厅。
刘今钰走进正厅院子,厅内十几个人齐刷刷看过来,她扫视一圈,不用认真看就能发现许多人脸上的厌恶和鄙夷,剩下的则多半是因为没反应过来而露出惊诧神情。
正厅上首只坐着一人,面容清癯,颧骨以下脸颊凹陷,下巴长出一撮花白胡子,很是符合刘今钰刻板印象里的清贵儒士。
显然,这位就是邵阳县教谕刘思宾,成都府内江县人,天启四年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