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解蛊虫(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沈听雪止住话头,苏知棠压下心中的疑问,邀请沈听雪在家里吃午饭。

沈听雪求之不得,自然一口应下了。

谢淮看到沈听雪的时候笑容一僵,她怎么这么快就从京城回来了?

只是想到上次和沈听雪之间的交谈,谢淮抿了抿唇,没再说什么。

秀秀一看到院子里的东西,“哇”了一声就凑过去看,沈听雪立刻笑着给她一一介绍起来。

幸而苏知棠怕文郎中突然回来,特意多买了一张胡饼。

谢淮收拾了一下苏知棠背回来的背篓,看到里面还有一个锦盒,不由微微一愣,心中立刻多了一抹窃喜,难不成是给他买的?

这么想着,谢淮的目光又落在苏知棠的发髻之间,自从他把那支绒花发簪买回来以后,苏知棠便天天戴着了。

想来是喜欢的吧。

苏知棠看谢淮好半天没动静,便走过去道:“怎么了?”

谢淮心情甚好地摇了摇头,“没什么。”

看到沈听雪后他心情这么好?苏知棠愣了一下,目光落在谢淮手里的锦盒上,“这是书铺掌柜送的,说是给你补身子用的。”

“书铺掌柜送的?”谢淮愣在当场,眼里写满了不可置信。

“是啊,说起来这掌柜的,人真是不错。”苏知棠一边把背篓里的肉拿回来,一边道:“得知你病了,他不仅把抄书的价格提到一百五十文一本,还把他家祖传的百年人参须送给我了。”

谢淮被自己气笑了,他就说苏知棠一向不解风情,怎么今天开了窍?原来开窍的另有其人。

在一旁竖着耳朵听他们说话的沈听雪顿时来了精神,凑过去问:“祖传的什么?”

苏知棠打开谢淮手里的锦盒,“呶,人参须。”

在长久的沉默中,沈听雪终于道:“这祖传的人参须果然不同凡响。”

话虽这么说着,但沈听雪眼珠一转,心中又有了新的想法。

简单用了午饭后,秀秀又一脸雀跃地带着点点出去玩了,自从她家有了小狗以后,秀秀可谓是威风起来了,顺她者才可以和她的小狗玩,她如今俨然成了大河村村尾的孩子王。

苏知棠要和沈听雪说悄悄话,谢淮转了一圈,只好回屋子去了。

听了沈听雪讲得安远侯府和国公府的秘闻轶事,苏知棠心中隐隐有了些猜测,便问道:“你可知那位苏大姑娘和那位世子叫什么名字?”

沈听雪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才道:“这我倒记不清了,只记得苏大姑娘的闺名里带个棠字,至于世子嘛,旁人提起都唤一声谢世子,哪有人敢直呼他的名讳?”

说到这里,沈听雪突然道:“谢公子也姓谢,难不成和国公府有什么渊源吗?”

许是她想多了,苏知棠扯了扯唇角,“他不过是普通村民罢了,哪能和国公府攀扯上亲戚?”

沈听雪点了点头,见苏知棠对京城的事感兴趣,她便继续道:“那安远侯府的二姑娘与我一见如故,我回来前她还说过些时日来永安县转转,苏二姑娘温婉贤良,不如届时我引荐你们认识一下?”

苏知棠打起精神,笑道:“人家是京城来的贵人,是专程来找你的,与我认识做什么?”

沈听雪嗔了她一眼,“苏二姑娘时常提起她的姐姐,说她姐姐也是个练家子,她见了你必然也觉得亲切。”

苏知棠沉吟片刻,还是道:“我倒觉得苏二姑娘只怕并非你见到的这样和善,单说她的婚事,若是她不喜欢二公子也就罢了,只是大姑娘死后她又嫁进了国公府,可见她心中是有二公子的,那苏大姑娘抢了她的婚事,她心中怎会不记恨?”

“兴许大姑娘之死,其中就有她的手笔。”

沈听雪愣住了,她又回想起去京城的这一趟,她表姐第一次带她出去,她就碰到了苏二姑娘,她们两人相谈甚欢,此后她遇到的京城贵女们大多都是说苏二姑娘命好,苏大姑娘倒霉云云。

只她表姐提过一句“苏二姑娘心思深沉”,当时她还不以为意,可今天苏知棠这一番话像是一盆冷水,一下把她泼醒了。

这个苏二姑娘确实不一般,处处压自己一头的苏大姑娘死了,自己也顺利嫁给了心上人,成了国公府的二少夫人,以后还会是国公府世子妃、国公夫人,世子和苏大姑娘之死,在其中得了好处的又岂止是二公子一人?

沈听雪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她只是一个小小县令的女儿,还从未见过这样勾心斗角甚至置人于死地的事情,她做过最过分的事情还是前些日子把她继母最心爱的枇杷树偷偷挖走了,今天看来,她还是太善良了!

苏知棠不知道沈听雪心里的想法,但见她脸色变了又变,连忙安抚道:“我也就是随口一说,你不必放在心上,兴许苏二姑娘与你确为知音呢。”

沈听雪一脸沉痛地点了点头。

人家高门贵女和她这个偏僻地方的县令之女做知音,说出去谁信呢?一定有古怪!

不过沈听雪转念一想,她身上也没有什么值得算计的东西,难道苏二姑娘还能一直住在她这里不成?左不过是一时新鲜,来这里见识见识风土人情罢了。

等沈听雪心事重重地走后,苏知棠也陷入了沉思,天底下真有这么巧的事情吗?

苏知棠也就焦虑到了晚饭时分,文郎中回来了,他灰头土脸的,可见摘草药时也经历了一番波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