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星汉皎皎(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娇娇是跟着采菱出来的,只是一直站在门边儿没说话。犹豫再三也开口:“那大裳我替姑母做吧。”

织造流云纹样的绸缎,需得身处静室,心思凝聚。何姑母日夜挑灯织做,饭尚难得按时吃,并无精神细究缘由。

娇娇和采菱轮换着给她送饭。

怕弄出动静打扰她,不做饭时也不敢在一块儿玩。只静静地各在各屋做些活计。

三日后,何姑母做得了一匹。

采菱裁了几尺,拿去做帕子。娇娇把剩下的抱回东厢,裁剪大裳。

那画着图样,写了身量尺寸的宣纸不知是什么做的。暗香萦绕,拿在手里犹经久不散。

娇娇照着图样裁了个大概,比了比身量尺寸,是青年男子的式样。心下不禁有些微恼,谢家自有绣坊,可供做衣做衫。

虽说一事不烦二主也是有的。

可何姑母家的情形,谢亭再清楚不过。采菱尚小,若何姑母忙着织绸,这大裳便只能由她来做。

说是打个样,可这是素白裳衣,寻常不能穿出去。难不成要做好了,再拿去染色绣花?

她心里暗恼,可只是猜测,没有实据,不好枉论谢亭用意。

冬日大裳不同于春秋,云纹绸只能用在外头。内层需用绫罗做里,掺上絮棉。

娇娇赶工懊恼时,便挑些厚实丝团戳着解气。

紧赶慢赶,终于做完。

小年前一天,谢府有人来取绸子和衣裳。另给了二十两纹银,说做赶工的谢礼。

何姑母租这院落,一年租金亦只二十两。便固辞不肯收。那人也没坚持,道了谢便走了。

忙完这一场,何姑母和娇娇都累得不想出门。

好在第二日,郑姑父从镇中做完活回来了。赶着小年,自个儿去买了饴糖,领着采菱祭灶送神。

娇娇歇了几日,想着姑母已不缺银子使,大约不用再织妆花缎。

便又绣起风荷图来。莲塘已绣了一半儿,层层荷花、荷叶交相叠应,仿佛要直铺到天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①

这诗还是开蒙时学的,娇娇笑了笑,轻轻晃了晃头。管谢亭怎么想呢,何必杞人忧天。

何姑母歇了两日后,出门采买了许多东西,准备过年。

院子里挂上了新灯笼,门前换了新桃符。

到处都是一片洋洋喜气。

采菱给了娇娇两只桃木簪:“这是娘给姐姐订的,说我太小,只好用珊瑚珠串。”

娇娇接过那簪看了看,簪首雕做如意云纹模样,挂了银制细链,坠着个小灯笼。簪体打磨地均匀流畅,木质构件皆上了桐油,触感温润。

用料寻常,可做工精巧,大约所费亦不少。

她心里暖融融的,塞给采菱一支:“你把你那珊瑚珠给我一串,这样咱们就两样都有了。”

采菱极欢喜,当下便跑回屋。从自己匣子里,取了串珊瑚珠给娇娇。

娇娇并不真要这个,笑了笑,让她等一会。打开柜子,取了首饰匣子出来。挑了枝小花钗给她:“这是我以前带过的,可不许嫌弃。”

银制花钗,钗头是青玉宝石攒成的珠花。

还是从前宋老太太给她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