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张院士的恐慌求订阅(第5页)
“中草药致癌?”
“张老师,如果不是您应承的话,我早就脱衣服不干了。”
“即便是现在,我甚至都已经想到了到时候的新闻会怎么写!”方子业的声音越说越小。
中药治本又治标,中药是草本精华,没有毒副作用,中医为道,中药是天然的物质……
这些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个时候弹出来这么一件事,任何做这件事的人都会被扣上“扼杀中医展”的帽子。
这样的帽子一旦戴上,方子业都怕自己被极端的人士给暗刺了。
“你知道现在中成药市场规模多大吗?“张利民教授突然问,声音像砂纸擦过生铁。
暗格里的老座钟恰好报时,铜鎏金钟摆晃动的节奏与方子业骤然加快的心跳重叠。
窗外飘来糖炒栗子的焦香,却被室内浓重的普洱陈味压得透不过气。
张利民突然用茶针挑开普洱茶饼的动作,像极了剥离肿瘤粘连的肠系膜。
二十年陈化的茶屑纷扬落下时,方子业嗅到了类似病理科二甲苯的刺激性气味——那是茶多酚氧化产生的邻醌类物质。
“这件事的敏感程度可不止如此啊!”
“方教授,你现在身上贴着有陈老中医的标签。我查过陈老教授,他是反中医的正统中医第一人。”
“如今依旧被中医界排除于中医界之外…”
“这一次的附近几个村落的癌症致病率提升,经由你推测可能是来自某位‘老中医’的‘偏方’?”
“但他可以做这样的事情是因为他是他,这种事情,你?”
“作何解释?”张利民投了一个蔑视的目光,但双眼皮又赶紧收回。
方子业注意到博古架第二层的青花瓷罐印着协和1921的徽标,罐口封蜡已出现蛛网状裂痕。当张利民将茶汤注入冰裂纹茶杯时,褐色的液体在开片纹路间奔涌,恰似造影剂在肿瘤新生血管中扩散的影像。
“所以,张老师,我是最有自知之明的。”
“能做就做,不能做拉倒。”
“到现在为止,这件事只有我和张老师您知道,您要是不应承的话,这个秘密我就不再说也不再提了。”方子业说得本本分分。
张利民目光纠结地看向方子业:“方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认定了那么多I类致癌物,比如说化学药品、微生物、抽烟等。”
“你放着这些不管,你怎么就直接将矛头对准了中药这一块呢?”
“我直到现在都没想明白。”
张利民看到方子业给他的资料后,如今依旧情绪在纠结之中。
IaRc根据癌症的相关性,将物质分为不同的组别:
1类:已知对人类致癌的物质。2a类:可能对人类致癌(有较强证据)。2B类:可能对人类致癌(证据较弱)。3类:可能对人类不致癌。
中草药目前的定位就是3类。
“就算不是对准1类,你对准2类也好啊?”张利民又蛋疼地补了一句。
张利民是院士,但他也不敢轻易表态。
否则以国人的情绪和脾气,绝对是指着鼻子骂,骂祖宗十八代,甚至是戳脊梁骨,造谣你通叛卖国。
“张教授,难道就不能是这一个医生的问题么?比如说用方不对,或者是剂量不对?”
“要上升到这么高的高度?”方子业问。
“我给你讲,现在的现实就是这样!~”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几年,我们国家中草药和中成药相关的医疗花费已经过了现代医学的药物花费。”
“但是!~”
“两者的接诊人数是有一丢丢差距的。”张利民如此说。
说完,张利民又特别谨慎的表态:“这些数据,仅限于我查到的资料。”
说实话,方子业一开始是根本没有往这方面想的,最先想的就是化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