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第4页)
大秦文盲率本来就高,《诗经》又是禁书,绝大多数人在记忆“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时根本意识不到那是禁语。
秦吏想依法处置,人手也不够他们把辖下所有文盲都抓一遍。
何况人家现在还不知道那句话是出自《诗经》,真要去抓人,那不成他们宣扬禁书了?
秦吏间商议片刻,纵有极其重视律法之人,也只能选择禀告上官。
秦法责众,但不能是全国的众。
像萧何曹参这样的秦吏,那就完全不带管的。
如果是秦二要禁书,他们或许还得考虑一下仕途。
这明显就是秦二要放开禁书,他们又怎么会去违逆君上的决定?
………
秦二要打破《挟书律》。
李斯盘桓片刻,见陛下面色如常,便将打好的腹稿尽数抹去。
《挟书律》就是他提出的,以禁止儒生以古非今。
陛下因儒生淳于越主张分封制而怒,故而采纳他的建议。
但如今秦二不是公子扶苏。
公主封王都不封地。
这《挟书律》再无存在的必要。
虽然李斯有些怅然,但只要想到公主以他有大才保下他的性命,还要以《秦宪》确定大秦以法治国,这点怅然也就随风而散。
儒学纲常主张“男尊女卑”,公主的性格又像极了陛下。
儒家自身难保。
………
“这是越女对我楚国公子子皙所唱的歌。”
和想要自立为王的项羽不同,曾是楚将的项梁对楚国极为怀念。
项羽不喜读书,无法理解叔父怎会因一句诗潸然泪下。
见侄子面露茫然,项梁也不勉强:
“罢了,罢了……这样也好,也好。”
《越人歌》的传唱,意味着即便再无楚国,世人也会记得曾有楚国。
楚国有公子,为越女所倾慕。
………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韩信本能地想要避开陌生而奇异的感觉。
他不喜欢失控。
然而秦二不是他能避开的人。
那是他已认定的君主,是他刚认识的友人。
还将成为他的妻子。
韩信眼中微光逐渐灼然。
他已做好以天下为聘、求娶帝女的准备。
【更巧的是当年十月,冒顿带着残部西迁,大秦提前吞并匈奴。】
【正应了秦二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