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3章 调查只是走个形式(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周敬看看郑桐之,郑桐之也看着周敬,两人在户部共事多年,早有默契,可以用眼神交流,都读懂了双方的意思。太后这明显对曾国荃很不满,想找个理由收拾他,让咱们去查账,查得曾国荃人仰马翻才好。周敬立即道,“太后尽管吩咐,要微臣们怎么做,微臣们就按太后的旨意办。”“好!”慈禧道,“如果圣库中没有财物,那么说明曾国荃是忠心的。如果圣库存中明明有财物,哪怕一两银子也好,那说明曾国荃就是欺君罔上,罪不可恕。不管你有多大的功劳,有多高的地位,哀家不仅要罢除了他的兵权,还要剥夺了他的爵位,让人好好接受惩罚。”说到这里,连隔着帘子,坐在台阶下的的周敬和郑桐之都感觉到了慈禧那浓浓的杀气,几乎听到了她咬碎牙齿的声音。两人不由得背上发凉,这女人不得了,绝对的狠角色。什么调查不调查,那都是虚的。慈禧让他们下去南京,实际上,以查太平天国的遗产为由,以查圣库的财定为由,找证据给曾国荃定罪而已。就如同大明的末帝崇祯皇帝一样,明明后来明白了将大功臣袁崇焕下监狱,大错特错,可他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将袁崇焕杀死。相比较自己的权威来说,袁崇焕不过是一个臣子而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也是很正常的。慈禧太后对周敬道,“周敬,你也是历经道光、咸丰的三世老臣了,哀家相信你的能力,到南京后,凡事问仔细点,事情查细点,明白哀家的意思没有?”“明白,明白!微臣一定竭尽全力,把事情办好。”周敬连忙道。慈禧又让同治小皇帝下了一道圣旨,任命周敬为钦差大臣,携同郑桐之,并御史冯真、钱锋二人,并调拨御林军50人,共同护送下,前往南京。两人告退后,慈禧又传召,御史冯真和钱锋觐见。虽然说大清朝的御史只是五品或六品的小官,但是他们的能力却不小。因为御史是京官,经常还可以被太后和皇上传召,而且承担着比较重要的告状的任务。就如同我们当今的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一样,你敢小看他们吗?像曾国藩和曾国荃这些封疆大吏、地方大员,一年可能见不到太后和皇上一次,甚至打起仗来,疲于应付前方的战事,甚至是几年才有机会面见一次。俗话说得好,“见面三分亲”,这人和人之间,不管是普通百姓也好,还是王公贵族,上至太后和皇上也罢,这长时间不见面,只是靠书信往来,除非有重大利益关系,否则也会生份许多。特别是像曾国荃这种,默许属于将士每下一城,烧杀抢掠,还把抢到的金银财宝,运回自己老家大兴土木者,慈安和慈禧更是深以为恨。两宫皇太后召见,冯真和钱锋跪在御座前,连头也不敢抬,不知道两宫皇太后,会给他们部署什么样的任务。“你们那儿,最近收到些什么消息没有?”这两人也是咸丰时候的老臣了,特别是冯真,咸丰在位时,他基本上成了肃顺的“嘴炮”。肃顺看谁不对眼,就让冯真去搜罗政敌的问题,然后写好折子,向咸丰告状。冯真折子写得好,用今天话的说,这告状也是很有水平,很有能力的。他写的折子,用肃顺的话评价,抵得上一万精兵。他告状后,十有九次咸丰都会批示进行调查。而且基本上调查是一查一个准。无非就是生活贪污腐化、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皇帝的命令,搞变通、打折扣。后来慈安和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剪除了肃顺他们这顾命八大臣。按理说,冯真是肃顺这一派的人,也会被清除。但是冯真主动向两宫皇太后承认错误,说是当初被肃顺利用了,自己很多行为都是肃顺指使的,被肃顺当了枪使。冯真的坦白,相当于是给肃顺增加了一条罪状,这样肃顺就死得板上钉钉了。既然冯真是把枪,而且是把火力还比较强的枪,枪本身没有错,对与错就看用枪的是什么人了。慈安本来对冯真不感冒的,但是慈禧在对权力的认识上,确实还是比慈安要高出一筹,她先是对冯真一番恫吓,说是你跟着肃顺,安全听他的指挥,陷害了不少人,本来应该重处你的,但是考虑到你本身也是御史,也是言官,又不敢得罪肃顺,就免除你的罪,罚你两年的俸禄。:()乱世第一能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