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梨(第2页)
“月儿,打梨子吃啊。”杨瑛和江北扛着锄头走来。自留地的菜撒了菜种,又撒上了肥料,夫妻俩还是轻松的样子。
江月儿正和江海一起摘那根枝桠上的梨,说:“妈,今年梨子为啥结这么多嘞,以前好像没得这么多哇。”
“梨子就是这样,有时候结的多,有时候少。”
夫妻俩放下锄头,用毛巾擦了把脸,坐在门口的椅子上看他们摘梨。
江月儿摘完枝桠上的青梨,又想到:梨子成熟了,那猪圈后头的李子应该也能吃了。
“走,我们去摘李子。”
江月儿啃着一个梨子,一边叫上两个小弟,三人一起走向猪圈。今年她家没养猪,主要是没人喂,喂猪是个繁琐的活,每天都像人一样要吃两三顿,江月儿自然不会煮猪食,更不会上坡打猪草,江海江河又小,因此猪圈已经搁置几年了。
杨瑛在猪圈旁的空地上栽了一笼捧瓜,整个植株郁郁葱葱,竹竿搭的架子上爬满了藤蔓,有几根触须正向猪圈“进发”。
原则上生产队不允许在其他地方种菜,连自留地都是整整齐齐划分的同样的面积。但是谁也不说,那就是都没有。
捧瓜是江月儿的噩梦,杨瑛钟爱捧瓜,偏偏捧瓜这个东西又肯结,煮汤、清炒、和肉一起炒……甚至连捧瓜的根也能吃。有捧瓜的季节一家人很少去食堂吃饭,也很少吃其他的菜。
这株捧瓜已经结了许多沉甸甸的果实,一个个嫩生生、绿油油的,看得江月儿心里发慌。
江月儿家后面是一片小竹林,这块地与房子地基有三四米的落差,只能从猪圈的斜坡后面爬上去。那棵李子树就长在竹林最边上,为了迎着阳光,硬生生长成了一根斜树。
金灿灿的果实挂满了整棵树,李子树的叶子很稀少,叶片也很小,让人有一种它生来只结果子的错觉。
三姐弟手脚并用爬上陡峭的斜坡,还没靠近李子树就闻到一股浓香和酒味。李子树下掉了许多果实,有的已经腐败变质,发出一股酸臭味和发酵的味道,和李子的香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难以描述的风味。
这根李子树很矮,江月儿伸手就能摘到最高的果子。金黄的果子表面覆盖一层白霜,江月儿摘了一颗随意擦擦就塞进嘴里。这棵李子树结的果子的口感她很喜欢,沙沙的,有点像洋芋,但又不完全一样。核肉分离,味道香甜,不带一点酸味,实在是美味!
她最讨厌吃带酸味的水果,一点酸都不行。
“姐姐,好甜啊,我还要。”江河伸出小手,稚嫩的声音听起来很是可爱,江月儿又给他摘了几个。
姐弟三人将全身上下所有的荷包都装的满满当当,江月儿又叫江海江河卷起衣服下摆,装了一兜子才下了坡。
“妈,爸,吃李子。”江月儿将身上的李子都倒在饭桌上,再帮江河清理。
杨瑛做事很利索,三两下洗好菜,趁这空当抓了颗李子吃,打开锅盖就准备起锅烧油。江北早已升起了熊熊大火,他在家时都主动揽过烧火的活,江北也很擅长烧火,以前村里有什么大席,他都会被总管派去烧火,一个人掌管几个大灶。
江月儿用搪瓷盆洗了一部分李子和梨子,洗着洗着又想到了谢则远,她这几天刚学会他上次讲的两道题,又准备了几道不会的题想问他。其实数学书上的东西她基本不会,只能先将谢则远之前给她讲的给吃透了再继续学。
她默默地用一个塑料袋装一部分放在角落,打算吃完饭去找他。
夜幕即将降临,天空变成一片深蓝色,西边被染成的深红色渐渐落幕,月亮已悄然挂在东边。江月儿趁家里人不注意偷偷溜出了门,主要是不想叫杨瑛知道,她要是问起来,指不定还得打趣她。
江月儿一手提着装了李子和梨子的塑料袋,一手拿着抄了题的信纸。走下了石梯,她注意到在门口看书的江明启两兄弟,他们不愧是这山沟沟里飞出去的金凤凰,家里舍不得开电灯泡,忙完一天的活路,在天完全黑之前卖力地学习。
她们两家虽是邻居,但是走动很少,两家的木屋前后错落,江明启家更靠前。她回想起来,确实不曾见他们家窗户夜里发出过光。
沿着大马路,又走了条略陡峭的斜坡,江月儿慢悠悠的朝知青住所走去,周围各种虫鸣声不断,天空很暗,路也有些黑。
一切都被深蓝色的笼罩,对面的山坡也雾蒙蒙的。对面与他们这一片向阳坡隔得很远,而且因为背阴,没有人家居住。
江月儿常听说对面山坡时不时会燃起移动的火把,她的汗毛突然竖立起来。不自觉加快脚步。
谢则远正在屋内看书,在江家村他没有相熟的人,平时不会有人来找他,今天那扇木门却响起了敲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