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喜促织小瞻基遇险 爱士卒大皇帝食素2(第1页)
朱瞻基看得津津有味,没有走的意思。李谦看着天色,心里发急,深怕光阴久了夏原吉怪罪,轻声叫了几句殿下,瞻基哪里听得见,聚精会神看着盆里。打斗中,红顶子一颗大牙被钳伤,疼痛难忍,瞧个空子,虚晃一爪,避到一边喘息。老黑愈加亢奋,步步紧逼,越战越勇,红顶子却无心恋战了,几次跳跃躲避,慌乱中一支后腿又被老黑扑断,再不能跳起。红顶子犹豫了一阵,大概是想着,一世的英名说什么也不要毁在这黑汉手里,遂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使出浑身气力,迎着老黑冲了过去,颇有些迎枪而上的悲凉,众人悄声唏嘘!又是几个回合,红顶子遍体鳞伤,越打越没了章法,也无退却之意,死缠烂打的样子,拼将一死。混战中,竟钳断了敌方一只前脚,老黑一疼,跳出圈子。红顶子困难地睁开眼睛,模模糊糊看到了眼前的老黑,又是一个冲锋,撞了过去,不成想,重伤后的视觉偏差,没有扑着,却失去重心栽倒在老黑眼前。老黑瞧准机会,大头对着它的身子一顶,红顶子翻了几个滚,老黑乘势冲上去,用牙刀死死钳住它的颈项,红顶子身首异处,死得其所。老黑大获全胜,兴奋地踩在红顶子的尸体上跳跃,乌金翅闪烁着,“吱吱”地叫了两声,宽厚低沉,苍劲有力,是胜利者庆贺大捷的喜悦,全场也是一片经久的欢呼声。这哪是促织呀,简直就是战场上两个斗智斗勇的武将。朱瞻基看呆了,老黑战胜的那一刻,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数千里外的战场。虽没有随皇爷爷到胪朐河杀敌,但大明将士若有这般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气势,又有何敌不能破呢?朱瞻基兴奋着,他太喜欢那只似乎在不经意中打败对手的老黑了。好容易盼到了结束,李谦踏实下来,就要请皇长孙回宫。却听朱瞻基悄声道:“看那老黑是谁的,不管多少锭,都要买下来,皇爷爷见了一定喜欢。”李谦咂咂嘴,想起皇上最怕子孙玩物丧志的训示,这等东西买回去,皇长孙不一定受罚,他李谦的小命还能保吗?正犹豫着,阮修文也来劝阻。朱瞻基急了,踢了李谦一脚,李谦才硬着头皮上前搭讪。结果是,人家不卖。一个要买,一个不卖,正僵持着,一条大麻袋从身后突然罩住了朱瞻基,扛起就走。“有劫匪!”李谦惊呼一声,刘虹、张山、阮修文等拔剑追了上去,却被十几个人截住厮杀,街上顿时大乱。这一切都是老哈剌得了密信后谋划的,他已经等了几日,瞧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归降大明五年多,寻机秘密收服了周围的几个小部落,朝廷鞭长莫及,他的胆气就足了些。人马多了,地盘却没大,还是个千户,还是原来的那片山场,就向皇上奏请扩大,几次都没有准奏,心生怨愤,看着那些新归降的,地界一个比一个大,一肚子怨气无处发泄时,就不断滋生事端,想着哪一天远走高飞。顺天府不报,远在南京的皇上哪里知道,但一直留守北京的赵王府却把这看得清清楚楚。“抓活的。”得悉了朱瞻基的所在,老哈剌大喜过望,密谋多次,才想出了一条自认为天衣无缝的万全之策。安排七、八个人动手,布置了三路接应,城里两路有一百多人,城外一路,五百余人。这一安排,早把赵府的谋划打乱了。四支响箭莫名其妙地分别射向了城的四面。在城里,劫匪们陆续汇聚了百十人,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朱瞻基那几个伴当早被他们缠住甩远了,中途有零星巡逻的明军阻挡的,三下五除二般就被解决了,劫匪们好不得意,快马往城门而来。突然间,街上却拉起了无数道绊马索,随着“扑腾、扑腾”的响声和喊叫声,劫匪们连人带马摔倒了一大片,早有眼疾手快的就空中把朱瞻基接住,抢了回来。街两旁涌出无数大明将士,一顿乱杀乱砍,最后,只有十几个劫匪侥幸逃出城去,几十骑明军在后面猛追。老哈剌的第三路还没有接应上,劫走朱瞻基的谋划就落空了。老哈剌亲率的五百骑兵埋伏在了城外通往西山的山路上。远远望见只有十几个骑兵仓惶回来,就感到情势不妙,近了,哪有朱瞻基的影子,心中的怒火陡然升起,撤不是,进不是,又见来了不多的追兵,立即动了杀机,待明军靠近,放过自己的人马,恶虎扑食般杀了出去。哪知,明军却掉头往回跑。怎么也是和大明撕破脸了,老哈剌毫不犹豫地追了上去。结果却撞进了明军数千人马的埋伏中,小半个时辰就被解决了,死了三百人,近二百人被俘,武艺精湛的老哈剌竟被流矢射死。这一切安排都要归功于身膺户、兵等四部院差事的辅臣夏原吉。他同意了朱瞻基出去走走,却没有放松对皇长孙的警戒。除了皇长孙身边的几个人,又在他周围暗布了十几个卫士,每个城门内暗伏了五百官兵,这才有了朱瞻基被救的一幕。此外,皇上带大兵北进,为防北京出现意外,又从燕山左、右、前、后卫各调两千官军分扎在城外东西南北四面通衢的隐蔽处,设便衣流动哨,一旦有警,立刻出击。皇宫外还有一支两千余人的骑兵随时可以调动,可谓缜密有加。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永乐回到北京,听说皇长孙遇险,勃然大怒,立刻就要把留辅的夏原吉下到狱中,把长孙身边的伴当杀掉。朱瞻基知道是自己闯的祸,小小年纪竟不知从哪儿冒出了一个天大的主意,他对皇帝说,是自己故意在那里观看斗促织,引诱老哈剌下山,再将叛寇一举歼灭。永乐哪里相信,长孙却一再坚持,问他怎么引诱的,又说不上来。永乐也明白了他的爱敬大臣之意,敢于担当,心中更加喜爱。思来想去,却总觉得此事太过蹊跷,了解了事情的前前后后,将老哈剌部的俘虏一个个审问,竟审出了和汉王的瓜葛,真是岂有此理,汉王远在南京,几日之内又如何搀和到北京的事里来?恰好顺天府府尹杨忝奏事,说前些日在郊外发现了一具被人从背后捅死的无名尸,俘虏中竟有人认出是给老哈剌送信的。朱瞻基好奇,也让李谦看了一眼,李谦一眼认出了死者是和他一起进宫的小太监,永乐初年被拨到赵王府当差。事情至此真相大白,顾晟第一个被抓,虽全都揽在自己身上,赵王自然脱不了干系。高燧哭天抢地,大喊冤枉,然人证俱在,焉能抵赖。永乐杀顾晟,褫夺高燧亲王冠服,削掉两个护卫,囚于府内,不得出府门一步。后来还是皇太子出面说情,才免了他的罪。夏原吉功过相抵,不旌不罚。这等皇家阋墙的丑事,秘密了结算完事,所以,大臣中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永乐扫视了一下群臣,见大家低头聆听,声调提高了许多,继续他的话题,他要把自己节衣缩食、如何心疼将士的真实做法告诉大家,让大将们记住。“车驾次开平,到了我们自己的军事重镇,到了我们有充分储备的地方,朕才敢宴劳全体从征将士,让大家吃上一顿好饭、饱饭,朕也才敢吃上一顿好饭、一顿饱饭。”众人惊愕地微微抬头,迷惑不解,皇上也未曾吃饱?“有一件小事,朕严令太监们不许外传,但朕身边的人也有知道的。朕出征半年有余,没有一顿饭是吃在将士们之前的。出征在外,将士们舍生忘死,最是辛苦,他们未食,朕不忍先食!还有一点要告诉众人,朕自出塞以来,念及将士艰苦,寝不安枕,食不甘味,吃斋念佛般,六个月素食。”众人又一次惊愕了!“是军中乏肉吗?是,也不是,朕顿顿食肉都有,可将士们有吗?没有!朕的心中装着五十万将士,朕不吃了,将士们或许就能吃到一点点。王友要是有朕的一点点爱惜将士的心思,也不会使数百将士一朝饿毙!”陈懋还镇宁夏,何福还镇甘肃,王友站在武臣的班列里,恨不能一头扎进地缝里,虽已是秋爽的天气,他满身的汗水已将朝服紧紧粘在了身上。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不知皇帝还要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永乐扫了众臣一眼,话锋一转,语气凝重了些,“但凡征战就有死伤,没有死伤,就没有列位今日的安逸。按我大明一贯的优给之例,凡阵亡和伤病致死将士,子孙一律予以妥善安置。将士子孙年龄十五以上,理应世袭官职的,都要送兵部袭职;年十四以下以及孤女寡母的,送京师优养;一般军士的子嗣也不可忽视,从他们中成长的大将也不在少数,陈懋、刘江都是啊!所以,该升职的如例递升,寡母幼女的优给食粮,如有亲戚可依不愿来京的,不得强求,按例在当地发放俸粮就是了。诸位谨记,他们才是我大明的栋梁,是我大明立国的根基,没了他们,大将又靠什么去立功?”永乐情绪激动,面色红润,长髯微微抖动着,似还有更多的话要说。他停顿了一下,目视远方,“一个胜仗,万众欢呼,若没了军士的出生入死,何言胜利?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朕待军士的办法不错,但到了卫所是不是皆按朕的旨意办就很难说了,至少不全是。天高皇帝远啊!把朕的经念歪了的也不在少数。逃亡的军士近年来有增多的势头,为什么要逃?罪责全在卫所之官。故朕再次重申,自今以后以士卒逃亡数处罚军官。逃亡一人减半支取百户俸禄,逃亡十人俸禄全免,逃亡三十人降为总旗,四十人降为小旗,五十人以上者充军。逃亡士卒是百户十倍的千户、逃亡士卒是千户五倍的卫指挥使,参照百户之例,一并减俸、降职或充军,看看朕的恩泽能不能到兵士身上。兵部方宾,回京师后和金尚书仔细商议,要拿出个翔实的办法。”“遵旨。”方宾应声道。:()武英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