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第2页)
宋策点了点头,禹楼也应了,跑堂紧着去厨房招呼,另有那讨巧的说着吉利话:“秀才公们确实该好好吃饱,再足足的睡上一觉,等发了榜,定会榜上有名!”
考试结束后,有的考生不会立时离开,仍旧继续待在此地等待月底放榜结果。二人也是如此,等用过饭食后,各自拖着疲累的身子回屋,清洗过头倒头就睡,二人皆足足睡到次日中午方起。
在紧张的等待中,连一向喜欢游乐的禹楼也安静得很,诸多学子们都数着日子等待发榜。
有那耐不住性子的学子四处打听,问:这次考得可行否?有把握否?宋策含糊道:“顺其自然吧。”
而禹楼就显得乐观的多:“我已尽力,若是不成,日子还长着。”
终于,等到了八月底,乡试发榜了。
一大早,禹楼便叫上宋策去看榜,未成想榜前的学子比他想象中的要多得多,他们挤了一刻钟,才勉强挤到了榜前。
宋策,乡试第一名,是为解元,禹楼则未在榜单之内。
禹楼叹了口气,似是对自己颇为失望,这是他第二次参加会试,较于宋策这位年方十九且一次就中的少年人,心中不免多了几分挫败之感。
罢了罢了,像宋策这样的天才俊秀毕竟少之又少,县学中还有比他年龄大上许多的学子呢!也有人终其一生沉迷乡试,籍籍无名者多了去了。
三年后再战金陵吧!反正他还年轻,日子还长着。
在禹楼胡思乱想的功夫,他就被人从宋策身边挤开,与宋策同一县学的秀才们都围在他身边,恭维之声此起彼伏。
“宋兄果然聪颖过人,头次参加乡试便高中头名,可喜可贺啊!”
“谁说不是呢?宋兄还记得我吗?我就坐在宋兄后桌第二个位置。”
“我也是,乡试真是磨人,眼瞧着宋兄较前几日清瘦不少,不若今晚愚兄做东,厚颜请宋兄喝上一杯。”
应付完这些八面玲珑的学子,宋策拨开人群,一旁的禹楼拱手祝贺道:“恭喜宋兄金榜题名。”
不待宋策说话,禹楼洒然一笑,继续道:“宋兄才学过人,为兄佩服!不过我也决意三年后再战金陵,到时少不了要请宋兄喝上一杯,添添喜气了。”
宋策颔首,对禹楼这样坦然的态度颇有好感,当即拱手回礼道:“届时但凭禹兄安排。”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接下来的这几天,禹楼对这句话有了深切的理解。
繁华富庶如金陵城,他们落脚的客栈得知宋策夺得第一名解元,当即表示免了二人这十几日的房钱,一应饭食用具更是用心无比,只为求宋策为他们客栈题个字儿;金陵城里的大小富商都前来拜见,要把家中金尊玉贵的庶女儿许予宋策做妾室;还有豪奢的地主们拿着房屋地契白白奉送,分文不取。
禹楼眼看着宋策这几日的行为真是颇具古时的君子风骨,面对各方势力的繁华诱惑,他始终保持着一颗清醒的心,十分客气地一一拒绝,便是那娇媚的美人也没多看上一眼。
这让他对宋策的好感度蹭蹭蹭往上涨,大有突破之势。
另一边,周家的日子照常过着,而那报喜的衙役骑快马从县里来,径自跑进村之后就随便拦下一名乡亲问路。
巧的是,这乡亲不是别人,正是上次送宋策进县城的周二叔。
周二叔给衙役指明方向,笑着问道:“请问差老爷是作何而来?”
那衙役也是个好说话的,回道:“你们村里有人中举了,我奉县令大人之命前来报喜。”
周二叔闻言一喜,忙继续问道:“好!我陈家村竟然也出了个举人老爷!不知是…”
“是宋策老爷!”衙役不等他说完,快速说了句就打马而去。毕竟他有公务在身,实在不能跟一个乡民在此多多寒暄。
“宋策老爷?是策儿哥?”
周二叔猛地一拍大腿,忙回家去报信儿了。
等衙役到了周家门前,此时在田里劳作的人见状都停下手里的活计,三三两两的凑过来,嘴里小声说着话。
“她三姐,这是咋回事?”
“能咋回事?许是老周家有人犯事了?”一个穿着玫红小袄的妇人嬉笑道。
“无知妇人!不要乱讲!是宋策老爷中举了!咱们整个青州县只有三人考中,宋策老爷便是头名解元!”那衙役呵斥道。
“头名!我的天老爷,那往后就不是秀才公,而是举人老爷了?”一个中年汉子失声喊道。
“那可不!策小子有出息!我打小就见这小子脑子好使!”一个老翁应和道。
“他五爷,现在可不兴喊什么策小子!咱们得喊举人老爷了!”
衙役也没太摆谱,毕竟这可是举人老爷的父老乡亲,往后还得是客客气气的。这时候方氏和周木匠领着周云慧出门来,周木匠多少见过些世面,同衙役客气寒暄了起来。那衙役也有心留个好印象,言明县令大人等他复命,周木匠连忙应了,从怀里掏出一角银子塞给了衙役。说不值当多少钱,还请吃上一顿见见喜,衙役奉承了几句,这才笑着收了。
乡亲里道的,有那与周家走得近的人家,脚程极快的回了家,拎了些鸡蛋,母鸡以及不常见的山货等,就算有那与周家不对付的,此刻也不得不违心拱手道喜,言说以后请多多照顾,周二叔是最早得信的人,他早早从家里拎了些稀罕的甜糖过来,以贺宋策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