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爷爷的日记(第1页)
石门的开启方式并不是往里推,也不是往外拉,更不是左右推拉的。只见就在梁君一脚之后,石门缓缓的向地下沉去。
?
“我勒个去!看来这东西是重力感应的!”梁君感叹道。后来,重力感应这个原理被应用到了手机上,只是和梁君家这个石门的重力感应原理稍微有点差池。不过,以后的日子里,一说到重力感应,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石门。
石门很厚,大概有半米的样子。怪不得梁君敲击石门的时候声音会显得那么厚重。等石门完全沉入地下之后,出现在面前的是一个大概有10几平米的石室。墙壁上有壁灯,在石门完全沉入地下的那一刻自动亮了起来。
“这个叫做光线感应吧!”收起微型手电,梁君在心里猜测道。后来,这个原理同样被应用到了手机上。
站在门口观察了一下石室。有一张靠着墙的石床,石床前面是一张石桌,桌子上摆着文房四宝和一套茶具。剩下的两面墙壁上,一面挂着三副字画,一面是一个掏空的书架,上面摆满书籍。
“爷爷学习的地方还真隐蔽!”梁君觉得看这布置应该算是爷爷的书房吧。刚迈步走进去,石门又自动升了起来。梁君觉得开启方法肯定还是踹一脚,所以也就任由它关上没去管它。反正他就算想管也管不了,总不能自己按住石门不让它升起来吧。开玩笑,那石门可是有半米厚,少说也有几千斤重吧,难道要用自己的千金之躯去抗衡石门的千斤之躯?
梁君倒是没有猜错,石门的开启方式确实还是欠踹。就在石门彻底关闭之后,他踹了一脚试过。果然,一脚之后石门再次缓缓沉入地下。
研究完石门,梁君开始观察整个石室。他认真打量了四周一遍之后,并没有看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或者线索。桌上的宣纸上空白一片,书架上的古书,也都是四书五经四大名著唐诗宋词之类的。大多都是线装古书,光《金瓶梅》梁君就看到有不下七八个版本之多。
“既然爷爷的灵魂把我引来这里,一定有什么目的,不可能只是为了让我看看他收藏的各种版本的《金瓶梅》这么简单。”梁君觉得这里肯定有秘密,只是自己还没发现而已。于是他又仔仔细细把这里搜寻了一遍。
这次格外认真,把能拿起来的物品都拿起来看了,包括每本书都打开翻了翻。那些拿不起来的也都用了推、踹、凿、搬等各种方法试过了,甚至几面墙壁和地板梁军都踹了几脚。这是因为有重力感应方法开门的前车之鉴。可结果证明房间里的一切都没有问题,都很正常。
对了,还有墙上的字画后面没看,电影电视中的密室入口都在字画或者书架后面。但是梁君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他觉得爷爷不可能那么俗,会真的像电影电视的那些导演那么白痴。
可事实证明,爷爷真有成为导演的潜质!在梁军掀开中间那副画的时候他看到,后面的墙壁是掏空的,放着一个很小的保险箱,非常现代的保险箱,不是那种需要旋转开关输密码,再用钥匙打开的老古董,而是电子控制的。按照这个房间的布置风格,梁君觉得就算有保险箱也应该是那种古色古香上面挂着一把吓人的大锁的木头箱子才对,没想到竟然是这么现代的东西。
到现在为止,从菜窖到石门,再到密室和眼前的这个保险箱,梁君觉得爷爷的思想很有些非主流的意思。
打开保险箱,里面是一本很厚的黑皮日记本,还有一本线装古书和两片巴掌大小的圆形玉片,一片是白色,一片是蓝色。
至于保险箱是怎么打开的,这还要感谢梁君的小学语文老师,因为他的小学语文老师教会了他识字,而就在保险箱正面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孙家后人凭血脉可开启此箱”。
按了一下保险箱上标示着ON的按钮,几秒钟后箱门就自动弹开了。按按钮的时候,梁君只是觉得自己食指指肚和按钮接触的瞬间仿佛被针轻微刺了一下,虽然略微有些疼痛,可这疼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之后他看了看指肚,没看到任何伤口,按钮上也没有任何疑似针头的玩意儿。
其实,他不知道,就在刚刚他指头接触按钮的时候,从按钮上弹出一根极短的细如牛毛的空心针头,在他指肚采了一滴肉眼几乎看不到血液,之后瞬间收缩了回去。
梁君还以为这个看起来很科幻的保险箱其实无论是谁只要按一下按钮都能开。而上面贴的那张纸条纯粹是吓唬人的,虽然他想不出纸条上的哪个字会让人看了害怕的。这让他更加坚定了爷爷的思想十分非主流的念头。
把东西都保险箱里取了出来放到桌子上,梁君坐在床上打开了那本日记本。是爷爷的日记。
很久很久之后,他才全部读完了爷爷的日记。拿出烟点上一支,身体后仰,躺倒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梁君现在脑子里很乱。
爷爷的日记开篇是一个传说——上古时期,天地一片混沌。
祖神盘古,用巨斧劈开天地,并以自己的血肉身躯演化出了这个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
那时,天地之间灵气充盈,极易孕育出生灵,也极其适合修炼。由此,天地之间出现了各种神仙妖兽、人魔鬼怪。那时,天地之间出现许多大能。如三清四帝十二祖巫、鸿钧夸父女娲以及各种各样多如牛毛的妖兽魔怪。
后来,不知何故,众神仙妖兽皆纷纷消失于天地之间,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身影。而他们留在这个世间的血脉传人们和众多门派弟子渐渐发现,天地之间的灵气越来越稀薄,靠这样的灵气支持,很难再修炼到如自己先祖那样成道成仙的地步了。而且,天地之间的灵气还在持续减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