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第1页)
徐奉娘点点头,拿着药材药方去外面起锅熬药了。徐奉去里屋了,裴宥山跟着进去,就见徐奉正小心地用指头戳床上熟睡着的男孩。小孩瘦巴巴的,脸色也不好看,闭着眼也能看出和徐奉有几分像。
徐奉从没见过这个弟弟,却本能地对弟弟生出怜爱之情:“哥,我头一次见到我弟弟呢。他比我想象的还瘦。”
“你弟弟和你挺像的。”裴宥山心情很是复杂。
他一出生就在王府了,也只有小时候和爹娘回过一次滦州,但裴总管是县里的人家出身,从没住过这种破屋子。后来他重生了,转世了,过的也都是好日子。
他从前总是使唤徐奉,却不曾想,徐奉从小过的是这样的日子。他们虽然同乡,成长环境却天差地别。
多年没回家,徐奉却并不拘束,主动出去帮忙干活了。药熬好,给徐奉爹喝下去,却并没有好转的迹象。眼瞧徐奉和徐奉娘又要哭,裴宥山忙说:“这药不是立刻起效的,也许还需吃上几次。”
听了这话,母子两人才都止了眼泪。只是这样一来,为了让徐奉安心,也为了等徐奉爹好转,他们不得不多在滦州待上几天了。幸而他带来的药真的起了效果,在喝下第三顿药后,徐奉爹清醒过来,也能开口说话了。
徐奉爹见了多年不见的儿子,也是眼含热泪。父子两人抱头痛哭,徐奉见到他爹好起来,又止不住笑。
平静下来,他介绍道:“这是和我一起在穆王府干活的小山哥,小山哥人可好了,这次就是他求了世子爷,我才能回来。”
裴宥山腼腆地应下了。徐奉娘热情地说要拿最好的饭菜来招待他们,裴宥山不好意思拒绝,又和徐奉留在徐家又吃了顿饭,第三天的傍晚,裴宥山才带着依依不舍地徐奉启程回去。
第7章(7)遭遇价格歧视
回镇上时,裴宥山找了个卖酥糖的小摊,打算带点酥糖回去。摊子前没什么人,但裴宥山一时也找不到别的摊位,便让老板称了些。
报价的时候,听到老板口中的数字,裴宥山皱起了眉:“这么贵?”
“你不是滦州人吧,我们这店开了几十年,一直是这价钱!”老板要把手上的袋子收回去,看裴宥山像看穷光蛋:“嫌贵别买!”
徐奉拽拽他的衣袖:“哥,我记得,这家一直是这个价格呢。”
要是以前裴宥山为了争这口气估计就大手一挥买下了,不但买还要说他把摊上的糖全包了。但现在风水轮流转了,他没钱了,而且这家的糖也太贵了,人不能为了面子连钱都不要,那就不是抠门的他了。
裴宥山收回手,从容道:“我的确嫌贵。小奉,我们不买了。”
说完,他就带着徐奉走了。离开摊子几步远,他问:“还有别的摊子吗?”
“好像没了。”徐奉幽幽叹道,“哥,滦州卖酥糖的本就很少。我去王府前,还没吃过糖呢。”
裴宥山又问徐奉还有什么摊子,徐奉带着他转了一圈,裴宥山发现,他们这虽然地方不大,卖的东西却不便宜,无一例外的贵。裴宥山逐渐琢磨过来,滦州靠近关外,资源匮乏,比之容城更加苦寒,人们对糖、点心的渴望也远超容城人。
但徐家村只是滦州一个贫困的小村子,从小生长在徐家村鲜少外出的徐奉,也没办法接触到镇上的点心铺、糖果铺。裴宥山又想起徐奉爹面黄肌瘦的样子,徐奉娘单薄的身躯。
新约的马太福音中有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句话便诠释了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现象,指两极分化现象。
在带点酥糖回去让陈淮疆开心一下和保住自己的钱包中,裴宥山果断选择了后者。谁会和钱过不去呢,他相信陈淮疆也会选择做一个节俭的世子的。
两人赶回穆王府,已经是第五天的早上了。徐奉离家时没什么异样,甚至到了驿站,还能和车夫有说有笑地谈起家中事,上了马车,离开滦州却哭个不停,说自己想爹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