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70(第2页)
此时,陈茵恰好也收到了北天竺那边传来的紧急奏报。
她二话不说,就开始与赤玛伦在逻些招募勇士,准备驰援李令月。
这三四年间,陈茵在吐蕃显然也不是白混日子的。她对于吐蕃的兵源和军事水平都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她知道,吐蕃总人口数量虽不多,却全民皆可为兵。出动十万大军,对于吐蕃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若是将民力压榨到极限,吐蕃拢共可以拿出四十多万大军。当然,如非必要,朝廷肯定是不会这么做的。
现在,对于陈茵和赤玛伦来说,最要紧的不是她们能够凑出多少兵来,而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援兵凑齐,送去给李令月解燃眉之急。
为此,陈茵和赤玛伦甚至亲自现身,在民众面前举行了一场慷慨激昂的动员会。
逻些当地的民众听说太女殿下在北天竺急需用人,他们要是能够立下功劳,便有重赏。他们便纷纷都踊跃报名。
有些人是冲着奖赏去的,还有些人是冲着李令月本人去的。
“太女殿下对我们的恩情,就像雅鲁藏布江里的水一样。现在,她需要我们,我们当然要赶过去帮她!”
“没错!我们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我们也知道谁对我们好,我们就必须回报!”
“为太女殿下而战!”
“而大唐而战!”
在热络的氛围下,没几日功夫,陈茵与赤玛伦便凑齐了一支由十二万人组成的队伍。比李令月书信中要求的,还多了两万人!
若不是吐蕃地区民众比较分散,一些人赶来逻些也需要时间,陈茵和赤玛伦觉得,自愿前往北天竺的人说不定会更多。
赤玛伦从逻些粮仓中取出存粮,又从附近一些粮仓紧急调粮,总算是解决了军粮问题。
幸好吐蕃这几年作物产量有极大的提升,攒下了不少粮食,否则,这一时半会儿之间,赤玛伦还真拿不出那么多的粮食来。
不过,时间毕竟太过紧迫。
即使赤玛伦使出了浑身解数,她也只凑够了大军去北天竺的粮食,至于大军回来的粮食,就要大军自己想办法了。
陈茵看出了赤玛伦的担忧,拍了拍赤玛伦的肩:“不必担心,他们是在为殿下而战,殿下总不会让忠于她的人饿肚子。”
赤玛伦这才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她遥遥望着北天竺所在的方向,喃喃道:“阿拉伯人,可不好对付啊,但愿殿下一切顺利……”
阿拉伯帝国的威名,即使是身处逻些的赤玛伦,都有所耳闻。
吐蕃军队先前在边境处,也是与阿拉伯人交过手的,赤玛伦太明白,这样一群狂信徒能够为他们的信仰做到什么程度了。
想到这里,赤玛伦问陈茵:“你要不要亲自率领这支大军,去北天竺协助太女殿下?”
面对赤玛伦的提议,陈茵感到十分心动。最关心李令月安危的,非她们这些心腹莫属。
但最终,陈茵还是摇了摇头:“太女殿下在离开之前,曾对我说,让我替她守好吐蕃。没有她的命令,我不能擅离职守。”
即使现在,陈茵恨不得生一双翅膀,飞到李令月身边去保护她,可陈茵始终明白,吐蕃才是她的责任。
不久之后,赤玛伦和陈茵,就会为陈茵此刻的选择感到庆幸。
随着阿拉伯大军逼近恒河平原,逻些被抽调了大量的军队而守备空虚,一些人,渐渐开始不安分起来……
……
长安城,大明宫
当武皇接到来自边关的八百里加急奏报时,她眼前一黑,脚下的步伐踉跄了一下。
幸好上官婉儿及时扶住了她,才让她不至于跌倒在地。
上官婉儿虽然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但她知道,能够让武皇如此失态的事,必然非同小可。
幸好此时,只有武皇的心腹随侍在周围,心腹们自然不会将此事泄露出去。
上官婉儿没有问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武皇愿意告诉她,自然会说。武皇若是不说,就说明这事儿不是上官婉儿该知道的。
“圣人,可要将狄相他们传唤过来,召开一次紧急会议?”上官婉儿柔声道。
武皇点了点头,又道:“将苏定方、薛仁贵、刘仁轨一并传唤到紫宸殿来。这三人恰好回京述职,倒也省了朕召他们入京的功夫了。”
上官婉儿闻言,有些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