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90100(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不过,也仅此而已。

皇家终究难有纯粹的亲情,李贤再喜欢李令月和李旦,也是在他们对他没有妨碍的情况下。一旦李令月和李旦威胁到了李贤的利益,李贤自然也不会对他们手软。

先与李贤决裂的,是李旦。李弘因病去世后,储位空悬,人心浮动。不少朝臣都想得个从龙之功,于是,有人以李贤既嫡且长为由,站在了李贤的身后,有人则看中了更好掌控的李显,还有人则说李旦命格贵重……

通常而言,王朝都以嫡长为尊,可大唐有太宗陛下玄武门之变的先例在,嫡长似乎又不是那么重要。

自李旦被人推出来与李贤抗衡后,李贤看这个弟弟的目光,就与以往有些不同了。

明面上,他待李旦依旧不错,可实际上,他看向李旦的目光中,却没了温度,还时常带着审视之意。

这时,李令月已自请戍边,在安西四镇开始经营。若是李令月仍在京城,或许她就能亲眼见到她头上的三个哥哥是如何反目成仇的。

李弘在时,李弘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李弘没了,他们个个都盼着成为下一个“李弘”。

就连李令月,也是如此。

不过,正因为李令月离开了,她既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又避开了一场纷争。

表面上,李令月入局最晚,当李贤兄弟三人都建立起自己的班底之时,她除了武将外,却没有其他支持者。这是她的劣势,却也是她的优势,武皇可以放心地用她,有武皇和军功做后盾的她,有了后来居上的资本。

可惜,李令月在边关屡立战功之时,李贤兄弟三人丝毫没有引起重视。他们反而因武皇明里暗里夸赞李令月,开始考虑怎么拉拢这个妹妹。

直到李令月带着她的功绩杀回京城,直到武皇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亲口说,比起李贤兄弟三人,她更中意李令月,因李令月颇有太宗皇帝之风,直到李令月亲口说,她也是李治与武皇的孩子,既然李贤兄弟三人可为储君,她为何不可……

这时,李贤、李显与李旦兄弟三人才像是重新认知了她一般,可惜,为时已晚。

他们轻视了他们的对手,于是,他们在立储之战中成了输家。

按照武皇一贯的做法,这兄弟三人胆敢对储位伸手,她应该会当即便断了兄弟三人的念想,将他们全部赶到外地去。

但也许是出于磨砺继承人的考虑,也许她有别的思量。总之,武皇当时没有对兄弟三人下狠手,只是将他们降了爵,挨个儿训斥了一番,而后拔除了他们的部分党羽。

此后,兄弟三人表面上安分了下来,实际想法不得而知。

直到李令月失踪,朝廷军队遍寻不得,他们才再度亮出了爪牙。

武皇偏爱李令月,李令月在时,储君轮不到他们来做。在李令月很可能回不来的情况下,他们终归能够肖想一下储君之位了吧?

可惜,李令月的回归,再度打破了他们的美梦。

其实,李令月站在她三个兄长的立场上,她都觉得自己挺讨厌、挺碍眼的。

然而,储位只有一个,她绝不能后退半步。

武皇看向自己的小女儿,问道:“令月,你打算怎么做?”

“我这人,虽不喜欢对血亲动刀子,可这回,是六兄先来招惹我的。我向来信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既然六兄想要我的命,我自然不会对他手软!”

这么说着,李令月却想起幼时有一回她崴了脚,李贤亲自将她背回宫中的场景。

那时的他们是那么要好,谁能料到,他们有一日,竟会兵戈相见呢?

在权利的漩涡中心,大概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持久存在,不被腐蚀。

无论曾经多么真挚的情谊,到了最后,都只能无声凋零。

更何况,他们兄妹之间的情谊,从一开始,就掺杂了太多的杂质。

对于李令月的回答,武皇很满意。

“正该如此,为帝者,首先要学会心狠。挡在你面前的,即便是你的手足,你也要毫不犹豫地跨过他们的尸体!”

……

李令月的回归,无论在民间,还是在朝堂上,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因李令月进入洛阳城时,周身自带祥瑞之象,百姓们对李令月越发推崇,几乎要将李令月视为下凡的神女。

那些先前以流言蜚语中伤李令月之人,自然遭了秧。

首当其冲的,便是李贤和他的党羽。

朝堂上,武皇看向身穿储君公服的李令月:“令月,你觉得此案该如何处理?”

李令月行事作风向来温和,有时武皇下手过于很重,李令月还会劝着她。故而朝堂上不少人都盼着李令月能为李贤求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