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第5页)
“阿娘,上次是意外。若不是突然遭遇极端天气,我和大军也不会突然穿越。您要相信我的运气,我的运气不会总这么糟糕的。”
李令月试图跟她家阿娘摆事实,讲道理,可惜武皇油盐不进。
“与吐蕃交战固然重要,可你是皇储,你的安危才是最为紧要的。便是日后,我大周要再度对吐蕃用兵,也轮不到你上场!”
李令月:“……”
她家阿娘一旦打定了主意,想要让她家阿娘改变主意,可真是难如登天。
这个时候,李令月是多么希望她手底下有几个嘴皮子利索的能臣,能帮她劝劝她阿娘啊!
可惜,嘴皮子利索的能臣是有,但那些能臣只会帮着她阿娘来劝说她不要上战场。
想到这里,李令月不由露出了头疼的表情。
第093章第93章
李令月非但计划着要将吐蕃拿下,日后,她还准备亲征高句丽,完成她家阿翁没有完成的遗愿呢。
瞧着如今武皇恨不得将她摁在两都的架势,她当真还有机会往外跑吗?
李令月叹了口气,罢了,她刚回来,对于她无故失踪一事,她家阿娘八成还有心理阴影。
待此事造成的影响稍稍淡去一些了,她再试着跟她家阿娘提一提上战场的事吧……
这时候,李令月还未曾料到,往后至少两三年的光景中,她都没有机会再踏上她心心念念的战场了。
对于她而言,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武皇对李令月道:“这先秦典籍既然是你命人带回来的,整理典籍的工作,就由你来总揽吧——活交给你手底下的人做,你只挂个名就是。”
这项差事,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
要紧的是,他们得提醒众人,这些珍贵的典籍是李令月带回来的,李令月是天命所归。
让李令月挂个名头,就很合适了。李令月手底下真正出了力的人,武皇和她都看在眼里,自也不会亏待了他们。
对于武皇的提议,李令月并不反驳,她手头事务繁杂,整理先秦文献一事,并不是非她不可,她自然要先紧着别的事。
李令月想了想,又对武皇道:“阿娘,当日跟随我一起前往战国时代的那些吐蕃降军,如今视我如天神,对我很是尊崇。咱们不如从这些降军中挑选一些机灵之人,放回吐蕃去,让他们为咱们打探消息。”
吐蕃人并不通晓中原历史,他们对于自己究竟穿越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始终有些懵。他们只大概知道,他们来到了将近一千年前的时空。
在战国时,他们忙着学习唐语,与时人交流的任务,基本都落在了唐军的身上。
唯有一点,是这些吐蕃人可以肯定的——在李令月一行人的帮助下,当地人的生活,肉眼可见的变得越来越好。
李令月在危机时刻,能够带着他们转移到另一个时空,且又能为另一个时空,带来如此神奇的变化。
在吐蕃降军看来,即便李令月不是天神,也与天神无异了。他们自然盼着李令月能够将吐蕃也纳入管辖之下,好让他们的同胞也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一旦将这些人放回吐蕃,这些人会是李令月最得力的助手,李令月和朝廷不必担心他们背叛。
在听李令月说完这番话后,武皇道:“此事就交由你来操办吧,朕会派相应的官员与你接洽。”
对于李令月,武皇向来很舍得放权。她不怕李令月贪恋权柄,只怕李令月还不够贪恋权柄。
在武皇看来,李令月行事虽有章法,但手段还有些稚嫩。如今趁着她能看顾得上,合该让李令月好生历练历练。
李令月应了声是。转眼间,武皇又与她提起了另一宗事。
“此次,朕处置了一批官员,自然要挑一批人补上。朕有意举办一次恩科,今年,这恩科的殿试环节,便由你来负责吧。”
这也是武皇诛杀那些跟她作对的大臣们时毫不手软的原因之一。只要朝中不缺干活的人,少一些跟她作对的人,说不得还是一件好事。
武皇让李令月来做这恩科的殿试面试官,也是有意要让李令月栽培属于自己的人手。经由李令月之手进入朝堂的,便与她多了一分香火情。
关于这一点,武皇再清楚不过。她亲自提拔的人,用着就是比先朝旧臣要顺手些。
“阿娘,我没主持过殿试,若是将这事儿办砸了可如何是好?要不,我就先替您打个先锋,具体录用何人,还是由您来定吧。”李令月道。
“让你接这项差事,你只管接了就是。便是你选的人不合用,也可事后撤了。”
武皇表示,裁撤官员对于她而言,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了,没有任何压力。
“婉儿曾数次协助朕处理科举之事,朕将她借给你。你若是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只管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