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这水泥一点不比洋灰差(第1页)
“好嘞,李队长,您就瞧好吧!”战士们一边应和着,一边加快了手中的动作。经过破碎和粉磨的原料,被送到了配料车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比。“大家注意了,这配料的比例,可是水泥生产的关键!”吴龙耐心给负责配料的工人讲解,“不同的原料,比例不同,生产出来的水泥的性能也不同。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配方进行配料,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放心吧,吴教员,我们一定按照您的要求去做!”配好的原料,被送入了“土法”立窑进行煅烧。“同志们,这煅烧可是水泥生产的最重要的环节!”吴龙对负责煅烧的工人们说道,“我们要控制好窑炉的温度和气氛,确保原料充分煅烧,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水泥熟料!”“吴教员,您就放心吧,我们一定按照您的要求去做,保证烧出好熟料!”经过几十个小时的煅烧,窑炉里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吴教员,熟料烧出来了!熟料烧出来了!”一个工人兴奋地跑过来。“好,太好了!快去看看!”吴龙说着,就和大家一起跑到了窑炉旁。只见窑炉的出料口,一块块烧结好的水泥熟料,正源源不断地滚落出来,散发着热气。“吴教员,您看,这熟料烧得多好啊!颜色均匀,质地坚硬,一看就是好熟料!”王木匠拿起一块熟料,展示给吴龙看。“嗯,不错,这熟料烧得很好!这说明,我们的‘土法’立窑,也是能够生产出优质水泥的!”“哈哈,这都是吴教员领导有方,再加上同志们辛勤劳动的结果!”赵连长说道。“是啊,这熟料来之不易啊,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不能浪费!”烧制好的熟料经过冷却之后,被送入球磨机进行再次粉磨,并加入适量的石膏,最终制成了成品水泥。“吴教员,您快来看,这是我们生产出来的第一批水泥!”李位拿着一袋刚刚生产出来的水泥,兴奋地对吴龙说道,“您给看看质量怎么样?”吴龙接过水泥,仔细地看了看,又捏了捏,满意地说道:“嗯,不错,这水泥的颜色、细度、凝结时间都达到了标准,是合格的水泥!”“太好了!我们终于生产出自己的水泥了!”战士们和老乡们都欢呼起来。为了庆祝南泥湾水泥厂的建成投产,以及第一批水泥的诞生,赵连长决定举行一个简单的庆祝仪式。“同志们,乡亲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庆祝我们的水泥厂建成投产!”赵连长站在台上,激动地说道,“同志们,乡亲们,我们的水泥厂,虽然是土法上马,但我们生产出来的水泥,质量一点也不比洋灰差!这说明,只要我们自力更生,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好!说得好!”战士们和老乡们都热烈地鼓起掌来。庆祝仪式结束后,南泥湾生产的水泥,开始陆续应用于边区的各项建设中。“吴教员,您看,这是我们用南泥湾水泥修建的学校,多漂亮啊!”李位指着一座刚刚落成的学校,对吴龙说道。“嗯,不错,这学校建得很漂亮,也很结实!孩子们能够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真是太好了!”“除了学校,我们还要用水泥,修建更多的房屋、道路、桥梁,把边区建设得更加美好!”“好,我们都听吴教员的,把边区建设得更加美好!”除了民用建筑外,南泥湾的水泥,还被大量用于修建防御工事。“吴教员,您看,这是我们用南泥湾水泥修建的碉堡,多坚固啊!”赵连长指着一座刚刚完工的碉堡,“有了这些碉堡,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保卫我们的边区,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嗯,这碉堡建得很坚固,可以抵御敌人的进攻。不过,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还要继续加强边防建设,随时准备应对敌人的破坏活动。”“放心吧,吴教员,我们一定加强戒备,决不让敌人越雷池一步!”在南泥湾军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座房屋、一条条道路、一座座桥梁、一个个碉堡,像雨后春笋般在边区各地拔地而起,极大地改善了边区军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增强了边区的防御能力。随着南泥湾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这片红色热土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他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明星,点缀着南泥湾的天空,也照亮了边区人民前进的道路。“同志们,咱们南泥湾,现在是百业兴旺,百花齐放!”在一次军民大会上,赵连长慷慨激昂发表演讲,“这其中,涌现出了许多的劳动模范,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南泥湾的骄傲!”“今天,我们就要对这些劳动模范进行表彰,让他们上台来,接受我们的敬意和掌声!”赵连长的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首先,让我们有请‘烟草大王’,我们的吴教员上台!”李位作为主持人,高声宣布着名单。在热烈的掌声中,吴龙走上了主席台。他身穿一件洗得发白的军装,脸上带着和蔼可掬的笑容,显得格外精神。“吴教员,您就给大家讲几句吧!”“好,那我就简单说几句。我们南泥湾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靠的是南泥湾精神的指引,更靠的是全体军民的辛勤劳动!”“今天,受到表彰的这些同志,就是我们南泥湾劳动模范的代表,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大家能够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热爱劳动、钻研技术、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南泥湾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好!吴教员说得好!”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下来,让我们有请‘铁人’李位同志上台!”李位继续宣布。李位,这位从长征路上走来的老兵,如今已是南泥湾农具厂的厂长。他带领着工人们,日夜奋战在打铁炉旁,为南泥湾的农业生产打造出了一批批优质的农具。“李位同志,您辛苦了!”吴龙握着李位的手。“吴教员,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这点本事,都是跟您学的啊!”:()一锄头挖回1941:南泥湾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