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3页)
尽管那根本就是个误会。姚复不过是路过她家时多看了两眼,就被不知道哪个长舌妇以讹传讹飘进了姚老头耳朵里,盛怒之下的姚老头根本不听他解释,按着他就罚。
那次他在村口站了三天,三个哥哥轮流守着,对过往的村民冷眼相待——罚站是罚站,不至于毁掉姚复的名声。
可惜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个谣言至今还在那小村子里流传。
从此他的生命里多了无数规矩,什么不准晚归,不准逛青楼楚馆,不准花钱无度,不准乱喝酒等等等等。
这只是他强烈要求回去的原因中的其中一个,主要还是这一会儿人少。
十几年前姚老太爷不知从哪读了陶渊明的故事,闹着隐居田园,还在乡下买了自家一处佃农的房子,硬是装成佃农活了十几年,直到去年皇子丢了,到处都是来查人的官员,知州都亲自下了乡,按着鱼鳞册上的名字一个个对着,这才把他家给查出来。
于是姚家被全家赶回了城里,那一天太阳很大,天气很热,姚复的心却很凉。
全国第一例地主装成佃户过苦日子的噱头不错,于是他全家被认了个遍,来看热闹的人甚至连路都堵住了。
他俩出来听说书都是找了个小旮旯,生怕被当时见过姚复的人看见,再赚到不必要的取笑。而黄昏时候回家是正好,都在准备晚饭呢,路上也没什么人,不必担心别人异样的目光。
好歹赶在戌时之前回了家。
姚老头老早站在门口,细细听着门口的滴漏报到几时,见着两人踩点回来才冷哼一声进了屋。
最近姚老头非说他过了婚龄,联系了城里好几个地主家里的姑娘。每天不是这家的管家登门,就是那家的媒人,更有甚者,还有小姑娘亲自往他家跑的。姚复相貌也算出众,那天被认了个遍之后花名也就半真半假的往外传开了。
姚复实在烦不胜烦,拉着少年就跑出去,一玩就是一整天,昨天还和姚老头大吵一架,现在父子关系还是如履薄冰。
“那些个大姑娘看上的哪是我啊,我名声又不好。”姚复坐在榻上,随口对少年说。
少年眼皮一跳,有种不好的预感。
“上次那秦家小姐在街上碰到我,问我:你那个伴读怎么没跟你一起?”
姚复似笑非笑地看着少年。
少年没说话,回自己屋里了。姚复笑笑,和衣躺在床上,准备睡觉。
可到了半夜,屋里吹灭的油灯被重新点亮,姚复莫名感到一阵惊悸,忽然睁开眼,却见见少年拿着一沓纸又回来了,人站在床边,正冷冷盯着他,也不知道站了多久。许是光线的缘故,显得格外可怖。
姚复吓了一跳,直接从床上弹了起来,心有余悸地问道:“你搞什么啊,大半夜不睡觉在这儿干什么!”
少年冷冰冰地看着他,眼里没有一丝感情,语气也是冷冰冰地:“我给你寻了一门好亲事。”
然后他就从手里的一沓纸中抽出几张强硬的塞进了姚复手里。姚复翻过来一看,有一张婚帖,写着自己的名字和另一个女子的名字,只是那姑娘的名字实在看不清。另一张则是白纸,只有一方印章。
“什么玩意儿!你在逗我吗?”姚复把纸随手放在床上,气极反笑。
少年依然冷冰冰的,又抽出一张纸:“这是请你去阳城上任的拜官帖。”
这次是一张上好的宣纸,确实写的拜他做县令,左下角还有印章的痕迹,不过印章的字迹也是糊的,根本看不清。
“不是你开玩笑也走点心啊,拿假的糊弄我啊?”姚复把拜官帖和婚帖放在一处,说道:“还有什么,啊?没有了就去睡觉。”
少年手里还有一些纸,只是都泛着黄,两侧有卷轴,像是圣旨。
少年转身把衣架上的衣服抖掉,转而把那几张“圣旨”挂了上去,旋即走到了窗边。
今日又是一个十五,柔和的月华正从窗子往屋里洒,好似一汪清水。
少年仍然冷冰冰地说:“我要走了。”
姚复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一段时间这小子跟犯了什么病一样,自导自演个没完。
少年用一种十分刁钻的动作坐在了窗台上,两条腿在外面晃悠,他继续说:“记住,我叫亓官卿。”
紧接着,姚复似乎看到了几条毛茸茸的尾巴一晃而过,亓官卿便消失不见了。
姚复觉得自己在做梦,人怎么能长出尾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