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3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713章

嗯,这是一开始于谦入狱,林煜还不知他的身份时,所给出的评价。

于谦虽然当时自觉不是如此,还与林先生据理力争,但现在想想,自己当初那么冲动,似乎也正是潜意识觉得皇帝不会真的杀他。

那这么一说,可不就是“邀买名望”嘛。

这没什么不好承认的,还是林先生曾跟他讲过的那句话:“做好事不留名是善,做好事留名也是善。”

只要你真办了好事,没有骗人,没有谋取实际利益,一点好名声给了就给了。

甚至你能一辈子去做好事,哪怕就为了图谋百姓给你的好名声,那你也是真善大善!

做人做事,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君子!

郑和这时也跟着点头,他认同于谦的观点:“胥吏有自己的欲望,官员也有自己的欲望,便连你我也是因欲望才入的狱,不可能真的要求胥吏什么都不要,就只能清廉办事吧!”

杨荣默然,也不反驳,他只是不赞同给胥吏开放升迁渠道,因为这对国家来说是个威胁,但具体有什么好办法解决,他同样也想不出来。

朱高炽听着杨荣他们讨论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索性直言问道:“林先生,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问题?我等着实是想不出了。”

“很简单,考成法。”

林煜也没再继续卖关子,干脆地公布了答案。

这也是历史上张居正改革时提出来的,并进而推广全国的一套专门用于官吏考核的新法制度。

“考成法”到底好不好用呢?

何止是好用啊,简直就是为了大明而量身定制的!

明朝初年,实际是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依据明初时候朝廷的定制,京官每六年考察一次,谓之“京察”,地方官则每二年考评一次,谓之“大计”。

但懂的都懂,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吏治的迅速腐败,法令不畅,这些考察制度或流于形式,或成了官员党同伐异的工具。

张居正亲眼见识到了大明官场的丑剧和制度变质,也深切认识到不仅要对各级官吏进行定期考察,并且对其所办各事均规定期限办妥,而执行“考成法”的重要特点就是所谓的“立限考事”、“以事责人”。

用后世的白话来讲,就是绩效考核制度!

没错,早在几百年前的大明万历年间,就已经有背着绩效考核的牛马了!

不对,这些被绩效折磨的可都是官老爷,再苦一苦官老爷们,骂名由陛下来担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