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1020(第2页)
当摊子到达一定规模之后,能维持原状就已经非常不易了,更遑论要捏合力量,往某个远大目标去发起冲锋呢?谢双瑶的工作从一开始就不好做,挑战只有越来越高,现在她已经完全看不清前路,无法对结果做出预测了,她感觉自己正在骑着大象过桥,倒不至于说步步惊心吧,但对于是否成功到达对岸也是心中无数,看似每一步都踏得很稳,但也没准重量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桥面会突然垮塌,这都是不好说的事,任何人都不能预测一点儿。
有点慌,但还行,日子还是得过,她不属于情绪内耗型的人,大多数时候,意识到归意识到,该干嘛那还得干。晚上十一点,忙碌了一天的谢师傅走进洗漱间,打开热水龙头,很享受地洗了个澡,又感恩地使用了她的冲水马桶:说实话,这两点是她多年苦工,在买地所得到的,切身相关的唯二的好处。下水道管网和热水锅炉,的确提升了谢双瑶的生活质量。在此之前,由于谢双瑶的身份限制,她不便去澡堂,别人都去澡堂淋浴了,有时候她还只能在自己的宿舍里擦澡,简直比普通百姓还委屈。
至于抽水马桶,也不必多说了,谢双瑶在非洲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如厕问题,抽水马桶开始在华夏逐渐普及之后,她每到上厕所心情都特别好,如果能联通上原有的空间,谢双瑶在那一刻最想做的就是去网上发个帖,倾诉一下作为穿越者,在金手指巨大的前提下,为了用上不反味的抽水马桶她依旧是努力了多少年。
说不定会被评个最菜穿越者什么的……谢师傅心不在焉地胡思乱想着,一边擦头一边打开了角落的留声机,优美的小提琴乐声,伴随着留声机运转时轻微的机器白噪音,顿时填充了静谧的室内,给清凉的秋夜增添了少许放松的气氛。谢双瑶也跟着哼哼了一会儿,她在考量要不要吃个夜宵,但又否决了自己的想法:身体是工作的机器,必须好好维护,这会儿并不饿的话,没必要给胃增加负担。再者,她希望自己是壮实,而不是肥壮,适度的脂肪,充足的肌肉,能让她扛住繁重的工作,还不容易生病,但脂肪过多的话对健康也没好处,所以,饮食上依然要控制。
怪不得说戒急用忍、百忍成钢、小不忍则乱大谋,谢双瑶心想,再忍下去都快成变态了,吃喝上忍,作息上忍,工作上忍,那什么地方能发泄呢?所以有时候她特别理解,有些社会成功人士,对外人如春风拂面,但对自己家里人却好像恶鬼一样,完全是另一副面孔,这就是把家庭当做了自己发泄的渠道,把忍下来的情绪变本加厉地宣泄出来了。又或者是有些社会名流喜欢偷窃,或者有变态的醒脾,也都是一个道理,就是要通过这种非常态的刺激来缓解心理压力。
“那就说明他们其实承受不起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功……等于是被自己的社会地位给压垮了。”
谢双瑶这边,还行,她也不是感受不到压力,但还不至于被压垮,至于说宣泄的渠道……在这块她也还是有优势的,谢双瑶往床上一靠,一边嘀嘀咕咕地议论其余成功人士,猜测买地这些新晋的大吏目,有没有人承受不住成功,一边掏出手机,“开刷!”她想不到还有什么事情比耍手机更能解压的。
当然,男人也可以,但生活中容纳进一个新个体,和想刷就刷,想停就停的手机,那还是大不一样的。谢双瑶心想等她在培训班这块放手,私人时间稍微多一点之后,或许独处时会有空虚的情绪袭来,感觉需要个伴。
到那时候,她就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陪伴了。是能聊天的,还是话少体贴,不多BB,大家厨房见的,反正她可以随便选——哎,说到这也挺遗憾,你看,人性就是如此,哪怕她知道自己绝不可能去搞后宫,但在真正要选择的时候还是有一个瞬间想全都要的。
“聊天的话,和陈奇挺能聊得来,话少厨艺高的话,嗯,那这个可选的就太多了……因为要聊天聊得风趣不容易,但学会闭嘴却总是不难的。”
她随意地想着,思维相当跳跃,“哎,说起来,留声机虽然出来了,但国内的小调灌出的唱片还不多啊,还真是,这块上国内如今的音乐是有点落后的……哎哎,怎么又指点江山起来了,真是一股子领导味。”
什么事情都上纲上线、忧国忧民,这是领导常见的毛病,在有些饭局上,就是敬杯酒,也得对这酒的厂家、产地、行业说出个一二三四来,谢双瑶以前对此是比较反感的,她认为很装。但她自己做了统治者之后,才知道这不过是吏目对上级本能的拙劣模仿,像是她这样职位的人,每天的工作内容角度就的确是这么的高,理所当然看任何事情都是高屋建瓴、指点江山了。这江山没她指点还真不行呢!
“说起来,对这事因为不急的缘故,也拖了好久。”
被留声机勾起了思绪,淡薄的睡意很快消散了,她放下手机,从永远不会缩短的待办清单里,找到惦记已久的事情思考了起来。“文娱这块,怎么说呢,某些领域蓬勃发展,简直到了过分的程度,感觉大家的脑洞开得巨大,但有些领域还真是短板,而且是持续的短板……”
蓬勃发展的,当然是一次元的话本类目了,买地的小说、戏剧发展得的确是非常好的,小说这块,直接跑步进入现代社会了,就这么说吧,谢双瑶就算现在开始,不干别的了,就专看买地土产的小说,她也有个两三年不至于文荒,对,市场供给就是这么丰富。
戏剧类目呢,虽然还比不上后世的京剧什么的,但发展得也很好,要知道,现在比较接近于后世的传统戏剧的戏曲,也就是昆曲,别的小调、梆子之类的,和集大成的京剧、黄梅戏等地方戏曲相比,肯定是小巫见大巫,才会在未来被逐渐淘汰掉的。戏曲是复合艺术,不但有文本,而且要有音乐和表演者配合,进步速度不可能和单独文本的小说一样快,但得益于叶仲韶和张宗子、卓珂月等一大批戏曲创作者的贡献,现在也算是势头很猛。
戏曲在传播上唯独的劣势,就是灌唱片效果不好,因为如今的唱片录制,在高低音域和复合声道的表现上都有瑕疵,戏曲必定有锣鼓管弦伴奏,播放起来效果就比较含混,而单乐器乐曲上,古琴曲声调幽咽,播放效果也很一般,笛子、月琴、琵琶,这些乐器的表现要好得多,同时西洋的小提琴,很适合灌注唱片,它还有一个特别的优势,就是独奏乐曲很多。这一点没什么好不承认的,传统乐器的独乐名谱就那么十几首,不像是小提琴、竖笛、羽键琴,都至少有上百乐谱可供选择。
买地这里,比较时新的新派戏剧,那是白话剧,有配乐,但演员是说白话的。唱戏的新本子不多,老本子昆曲,吊嗓子咿咿呀呀,哪怕是清唱,灌唱片后也没法听,这就是科学技术对艺术表现形式的制约了,谢双瑶想,这绘画、音乐两块,本土文化的确处于劣势——绘画她是没办法,这块的底蕴她没法靠金手指来强行拔高。但在音乐这块,谢双瑶之前就有想法——乐器独奏,这个也是金手指无能为力的地方,但本土小调,也就是流行歌曲这块,是不是能使使力啊?
在这块,说实话,谢双瑶真不是专家,她是不懂的,只是基于一个朴素的愿望,那就是她认为古文化中有许多宝贵的要素是值得发扬和传承的,并不愿意看到传统文化因为受到对外开放必然的文化融合,失掉这些要素,油画再好,她的乡愁也在丹青水墨之中,同样的她也希望买地的下一代在抒发情绪的时候,唱的是《鲜花调》、《五更鸟》、《小白菜》、《茉莉花》,而不是《伦敦大桥倒下来》的调子。
不过,愿望虽然是强烈的,但她能做什么呢?谢双瑶手里还真没有什么后世的民乐琴谱,这东西并不流行,她能拿出来的也就是一些戏剧录音了,名段倒是都有的,《红鬃烈马》、《坐宫》、《月儿弯弯照天下》——月儿弯弯照天下,问一声军爷你哪里有家……
谢双瑶也不知道这些录音能不能帮助到叶仲韶等人,啧,说实话,她从前没拿出来,主要是还想着力推白话剧来着,只是现在看,白话剧在留声机这个平台上也没什么优势,人多口杂,台本又多,而且不是音乐,在乐曲这个领域提升不了什么竞争力……
要么,多放点流行音乐,古风歌曲?这个储备倒是挺多的,不过这就又牵扯到另一个问题了,那就是,除了科学教育的必要之外,她所携带来的这些庞大的信息库,究竟要对本时代的民众开放多少?
尤其是在一些并不紧急,必要性也不强的领域,过度的开放,会不会反而引起一些棘手的问题?
第1013章仓管员、图书管理员、资源大帝谢双瑶
要不说谢双瑶命犯搬砖呢?这边在衡量工作量,考虑是否该放开培训班这块工作的时候,她是完全忽略了自己本时空最大仓管兼图书馆管理员这一重身份的。本身,她自己携带的硬盘,已经让她掌握的书籍数量超过本时空所有藏书数量了——要知道,如今最大的典籍汇总,基本也就相当于是敏朝的官方图书储备量,《文献大成》丛书,也不过就是二十多万册而已。而梵蒂冈的藏书馆,抛开同一书籍不同版本不去计算的话,能不能有二十万册,这是很值得怀疑的事情。
二十几万册,在古代是很大的数目了,但在后世的数字图书馆库面前,算得了什么?谢双瑶这边,如果计算上影音介质的话,资源简直要奔百万去了,她一辈子也没法把自己的资源储备完全利用,这基本已经是事实了——有资源囤积癖的人,下资源是不挑的,都是直接拖库,尤其是图书馆包,百分之八十的著作谢双瑶既看不懂,也不知道它能在什么领域发挥作用,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囤积起来主要的目的是其中有一部分资源是她需要的,既然如此,谁说的准别的资源什么时候就有用了呢?反正都是pdf,屯起来先了。
这种还是中文著作,很多外语教科书的包,那都是在外网分享软件里下的,主要的目的是为非洲当地老乡提供便宜的盗版教科书资源,打印出来直接能用,对于本地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老师也会辗转向‘万能的中国人’来求助。这对她来说都是当地的结实人脉,要知道,在他穿越之前,非洲方兴未艾的一个行业,就是为欧美大学生代写论文。
这些非洲大学生靠这种跨国的脑力产业链,赚取到了在当地很可观的收入,而他们本身的身份,很可能就是部落酋长的儿子,因此才有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别看他们买不起太多欧美的天价正版教科书,但这样的朋友说不准就能让农场在本地的经营更加顺畅一些,或者,谢双瑶将来如果调职的话,到当地更方便展开工作呢?
基于这种免费资源没人不需要的思想,她的硬盘里还囤了一些自己都看不懂的西语、法语电视剧之类的,甚至还有泰语、土耳其语等等,这些电视剧没有配字幕,在这个时空就注定属于无法被解读的资源,因为谁都听不懂演员们说的话。而现在时间线的改易,已经是万马奔腾,拉稀一样的扭转到另一个方向了,谢双瑶都不知道这些国家后续还会不会发展出电视剧里说的语言,如果他们全都被汉语浪潮洗刷,放弃原语言的发展脉络,让语言停留在这个阶段,同时大量吸纳汉语,形成了‘汉化古英语’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原时空的‘现代英语’、‘现代法语’,就会成为拉丁文一样,仅仅是基于研究原时空文献而被人学习的语言了。就这还是因为这些语言在原时空算强势,谢双瑶带来了很多教材,如果没有教材的话,仅靠一些电视剧的孤本,是无法在本时空留下什么痕迹的。那这种资源也就完全无用了,谢双瑶就算让本时空的土著来看,也没有什么用处。这种资源就可以归为废弃资源。
其实,就她这些年陆续对港口进行盘库的结果来看,废弃资源还挺多的,电视剧只是个例子而已,港口这里各国水手都有,他们的电脑和手机有些还没有密码(或密码很简单),只要能打开,就会发现,基于水手行业的特殊性,其中也必然囤积了大量资源。
所以,虽然无人在意,但谢双瑶现在其实还是本时空最大的小电影收藏家,她的资源库里国籍门类最完整的还不是万国电视剧和歌曲,而是各种口味、各种语言的颜色小视频。她可以断言,如果把自用电脑里的施法材料删除,那么起码有一半以上的电脑基本就和原装的差不多了。
嗯……这很难评,谢双瑶虽然保留了这些资源没有删除(对一个仓鼠症患者来说,空间不紧张的话要删掉找不回来的资源,还不如让她死),但也认为这种东西完全没有在本时代传播的必要。像是这种东西还有很多,就算不说外语资源好了,很多汉语资源,尤其是影视剧资源,谢双瑶也觉得没有必要放出来,主要是这里头似是而非的东西特别的多,看多了容易扭曲土著对另一个时空的印象——或者也可以说会揭穿另一个时空的底裤,让他们看破另一个时空同样存在的战争、动乱、压迫、不公和痛苦。
当然,谢双瑶自始至终没想过要神化自己,这就让她在做事的时候顾虑少了很多。如果她想要树立自己神一样的权威,那的确应该要慎重垄断带来的资源,免得泄露真相,被人看破自己就是另一个时空很平凡的一员。但谢双瑶一直对外就是如此声称的,她就是另一个世界的普通人,这一点她不怕承认,因为不论承认与否,也改变不了她在这个时空的核心竞争力。反而她还担心民间那股子暗搓搓神化她的势力,赞成者实在太多,给了很多巫婆神汉浑水摸鱼的空间呢。
但是,她这种反神化的努力,只是对抗了对她个人的崇拜,却无法解决民间对天界的普遍推崇,因为天界的一个产品,的确就是民间所谓的神器。就算上层对于天界已经多多少少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在谢双瑶的强调下,至少也知道祛魅是谢双瑶认可的正确基调。但这也是高层,中层、底层吏目都对天界盲目崇拜,民间就更不必说了。
所谓的‘索隐派’,热衷通过影视作品来推测后世真貌的团体,谢双瑶也是知道的。她感觉这些人有对后世的现象照单全收,一概合理化的危险,把影视作品中的夸张,看做是正常现象,把其中传递的一些非普遍三观,当成圣旨,一门心思的就是要把这条时间线往那条去靠拢。这就是她特别不乐见的趋势。
——这些也只是想得到的麻烦,还有很多想不到的麻烦,也必然是增加接触后会出现的事情。比如说,现在洋番这么多,被他们看到了一些影视作品,让他们发现了,现在很多华属地区,实际上在历史上会是他们的殖民地,给他们的祖国长期供血。那么,这些洋番会怎么想呢?本来能做买地的走狗就很满足了,现在一看,好哇,原来我祖上——不对,原来我的后代是可以阔过的!
这一下,心思会不会就大起来了?是不是就蕴藏起什么搞自立派系的小心思了?思想上的事情,永远都是要最小心,最慎重的,一种观念的传递和酝酿,远比一些产品的传输要危险得多。谢双瑶现在都敢把蒸汽机卖给欧罗巴,但在思想上她是非常小心的。因为如今她影响欧罗巴局势的渠道非常的有限,如果有不利于华夏的思潮泛起,她没有手段能控制它的蔓延。
这只是诸多顾虑中的一种而已,同样道理的还有建州对自己前途的预期,只是相对于洋番较弱一些而已,因为建州现在人还很少,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在买地腹心膏腴之地,说实话吧,几年下来早就汉化得差不多了。谢双瑶对此是有充分认识的:以现如今汉族人口的绝对优势,以及汉族文化的绝对强势,只要一持开放的态度,有多余的资源供给番族一起生活,在该族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同时,对该族文化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很快就会被基本完全同化。
这种同化,和买地本身的意愿无关,因为很多时候,文化的土壤就是特有的习俗,但买地对于习俗有自己的底线,大部分番族的习俗都抵触了买地红线,同时买地还鼓励分家,家一分,家族一散,习俗一改,大家工业化、城镇化搞起来了,全都乐不思蜀,谁还记得那些繁琐又老掉牙的规矩啊。残留得最久的只有特有的节庆——日子过得好了,就会找各种理由来吃吃喝喝,所以节日习俗是留得最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