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940950(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他等到的,是一个‘工业小三线建设’的概念——说白了好像是一句废话,“交通不方便的地方,运输是最大成本,那就把厂子搬到村镇边上,这预算一下就降下来了不是?”

听起来是非常简单的道理,甚至三岁小孩都能想到,但却恰恰是所有吏目都未曾想过的:这个工业小三线,分为基础厂——水泥厂、育苗育种基地,提高厂——砖厂、玻璃厂,特色厂——罐头厂、纺织厂等等。选址也是有讲究的,以人口分布和交通居中为两大标准,也就是说,人口过万的县城,在单程五天的脚力辐射范围内,必须要有一个水泥厂,一个育苗育种基地,提高厂可放宽到十天脚程距离,每个州县提倡发展一个特色厂,除开罐头厂、纺织厂之外,还有菌菇园区、饲料厂、马口铁厂等等,因地制宜,考量自身优势以及周围市场,争取做到自给自足,和周围州县互通有无的基础上,还能向外远销,形成新的拳头产品!

“可是……如果以这个标准的话,那很多厂的选址就只能在荒地里了呀——”

这个认识也是这十几年来逐渐才产生的,因为对地图的教育在敏朝是完全缺失的,只有曹小力这样的新吏目有能力看得懂等高线地图,并且能在地图上做标注,于脑海中对应到具体的画面。老式吏目谈到这种选址标准,是完全糊涂的,只有找人把地选好,带他去看才能做出评价。曹小力只需要这么一句话,再把他办公室里常备的州县地形图拿来,摸索片刻就能找到大概的选址区域,并且下好判断,“全是荒地!甚至很多在山区!”

“缓坡山区就不能建厂了吗?荒地就不能建了吗?”和他唠嗑的邻村村长郑途,和他抬杠起来了,但也明白曹小力的意思,“至于说建了以后有没有人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没准到时候,六姐脑筋一动,把重刑犯拉来了呢!再这样下去,各地的重刑犯怕不是都不够用了,没准以后连小偷小摸都算重刑犯,都往各处送,不然可填不上这个口。”

要说他话里没有一点取笑,一点不以为然,这是假的,村官做久了,似乎天然就喜欢阴阳怪气,哪怕是最敬仰的六姐也逃不过这无差别的嘲讽,不过,曹小力也明白郑途的心情,正是因为他很想把工作干好,很想得到上头的帮助,才会对这篇一看就难以落地的文章大失所望,说起怪话来了——荒山野岭建这样的小厂子,的确,谁愿意来啊,一样是在厂子里干活,谁不愿意去鸡笼岛、吕宋?那里的条件可比他们这里好得多了!

难以想象的问题还有很多,甚至许多人都质疑,这样的政策花的钱会不会比原本的预算更多,这个政策在《吏目参考》上刊登之后,引来了不少议论和疑惑,随后就没了下文,似乎是在可行性论证上遇到了问题,不过,曹小力这些村官的态度,也在一再的等待中,从疑惑、顾虑变成了期盼——不管有没有用的,能有点动静也行啊!就这样不死不活的熬着,怕是人的心气都要给熬散了!

三线难落地?没关系,我来想办法,我来催,你们总不能一动不动,把我们这块都遗忘了吧!曹小力自己都没想到,他居然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随着反复的思索、论证,变成了三线建设的坚定支持者,正当他在自己的书桌前咬着笔头苦思着该如何下笔为这个政策鼓吹时,窗外却传来了洪亮的叫唤声。

“小曹、小曹——哎小孩,你们曹主任在不在!”

“老郑?!你怎么来了!”

曹小力赶忙走出屋子,和郑途互相拍了拍肩膀,还没来得及说话,郑途就把他拉上了自己带来的一头驴子,“走,县里叫开会呢,路上说!送信的赶着去刘家村,我说我来叫你!”

传音法螺没有落实到村,通信还是靠喊,这就是村子的现状,不过好在巽山村距离县里不算远,也就是两个来时辰的脚程,说走也就走了,曹小力跳下驴子到底把门锁好了,拿了个随身的包袱,这才偏腿上驴,“怎么回事?是苗木都下来了?”

“倒不是,听送信的小祝说,是三线建设的事情,文件已经下来了!你可知道——”

郑途脸上洋溢着喜色,过年都没见他这么开心,说出了一个出乎意料但却让人喜出望外的大消息,“老父母看了文件,足足笑了小半个时辰——我也是听小祝和我说——文件上别的不要紧,一句话是最想不到的——”

曹小力先是瞪着眼,随后,面色也随着郑途的转述,震惊而又不可置信,随后陷入了狂喜起来——

“明确了,三线建设,用的是中书衙门的钱,不从地方财政开支!”

第944章冰雪消融

只要是做过一天吏目的人,都会明白财政直接从中枢划拨意味着什么——其实,买地在各州县的财务,已经算是罕见地清白了,很少出现经费挪用、贪污的情况,但即便如此,县里拨款的动作依然是相当慢的,而且,一件事倘若是从县里出钱,各村都有份,那就非常容易因为先后顺序扯皮,为了避免扯皮产生的矛盾,县里就很容易拖延不办,或者把次序和各村自己的实力绑定起来,比如说修路,曹小力就听说过,邻近的县府提倡‘县村共建’,意思是各村如果能解决一部分劳力的费用,并且还能出点钱来买水泥,或者给别的劳力管饭的话,他们就会优先把拿到的水泥配额分过去,先把能建的建起来再说。

各村解决劳力费用——这个倒是简单的,那就是村里自己出人呗,不像是在南面,衙门每年收了农税之后,基本就不再征劳役了,哪怕是给村子去修通往官道的路,那也是雇工来做,至于本村的百姓去应聘,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如果搞共建的话,就等于是在农税后又自发性地搞起了村级的劳役,不过这个百姓还是很好接受的,毕竟这并非是强迫性的,而且的确是为本村争取好处,水泥这么紧俏,如果家家户户出点力气,再挤一点钱,能先弄到水泥,修好路,好处还在后头那,能早几年为什么不早几年?别说后来的村子或许不用自己出水泥钱,自己出工钱,都是衙门给包圆了,可那又要等多久呢?

这样的政策,是受到一些靠近官道的村子欢迎的,但也有限制,那就是至少水泥要能把官道给修好,而现在很多县就卡在这一步,得存水泥不说,还要从财政自留的部分里存钱,想办法支付水泥的运费,这是一笔划拨预算的时候没有料想到的开销,而且难以确定具体数目,因为运力的价格是完全浮动的,会在区域内形成内部博弈,如果人人都想要咬咬牙,在今年把水泥给弄到县里来,那运费无疑就会上涨到一个谁家都不愿意接受的高度。

巽山村所在的县府就是如此,本身在湘西,他们也是偏僻的,到现在连官道都没修起来,他们的配额还被州里暂时借出去了——官道从湘江码头到他们县,前头还得经过好几个县,只能集中力量从头开始往前修,大家都把配额借给靠前的兄弟州县,等修到这边县界内了,再用兄弟州县的配额加一点利息来还,这样也好运一些,不然,现在把配额的货给你了,你雇人运水泥粉都是一笔钱,且有时候还根本运不过来,这官道年久失修的,山路又崎岖难行,车走不了,靠人背马驼那要走到猴年马月去了!

连‘县村共建’的基础都没有,曹小力想要借着这事儿在村里发发力都不行,思前想后,他只能在县里给村子争取一些罐头厂的招工名额,想着以此来作为自己的筹码,不过,这事儿前几次开会还没得准信,毕竟章程还没完全定下来。没成想晴天霹雳,上头突然出了线建设的文件细则,这下,他的心完全安定了,一到县里就咧嘴直笑:水泥厂开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石灰石矿,第二是粘土矿,当时的文章也特意备注了,厂址选择要同时满足靠近原料产地和县村规划两个条件。曹小力是喜欢地理的,如果不是考上吏目,他还想去探矿队做几年活,来到巽山村之后,他特意和周边的村长沟通,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探矿队,结合村民叙述,初步明确,从巽山村出去大概十里路,有石灰石矿!

虽然规模不算很大,但毫无疑问,这让巽山村在水泥厂选址上就占了不小的先机。而且,只看县里罐头厂筹办的节奏,就该知道这永华县的大管家是个心急的性子,万事喜欢准备在前——线建设的细则还没出,只是刚一吹风,这就立刻按着‘鼓励州县设一特色厂’的节奏准备起来了,这样,细则一落地,厂子过几个月便建成投产,上头岂有不拿来当个典型表扬宣传的道理?

仕途上进取心强,性子急有时候也不是坏事,只要不是糊弄面子,效率高对县里的民生也有好处,曹小力对于县父母的急性子,还是比较喜欢的,如此一来,就更有把握能把水泥厂争取到巽山村附近了——虽然是中书衙门出钱,但选址上估计县里也有话语权,不可能全是中枢衙门出人做主,那样的话,州县这么多,等到他们一步步去调研、选址,再从中枢找人来干活,等上二十年都未必能落实到县里。一句中枢出钱,对地方的亲民官就已经是最大的激励啦,还想着把活全推给中枢干,这根本就不现实。

“还以为你会争取育种基地呢。”

这样的会,肯定是要开过夜的,夜里各村的主任搭班住宿,就住在县衙一排的值房里,这里本来是给衙丁护卫歇脚的,条件不算多好,但要再找更好的也没有了,夏天还能住在庙里,那里有给挂单和尚住的客房,但永华县是个穷地方,本来寺庙香火就不怎么旺盛,买活军来了以后,和尚交不起保护费,索性转行了,那庙年久失修,到了冬天漏雨透风根本没法住人,再有就是些大车店——那都是通铺,本地并没有提供什么‘天字一号房’的客栈,不住值房,那就只能住通铺去了,好歹值房还是两人间,还有马桶,夜里不用出去便溺,不用听呼噜声闻脚臭,也算是一些好处了。

吃了简单的晚饭——荤菜就是个炒鸡蛋,又去澡堂子搓了搓泥,大家也就躺下准备休憩了,只是木板床有些活动,翻个身就吱吱呀呀,这里的谈话声,透过板壁隔壁也能听个囫囵,这倒让习惯了农家夜间那万籁俱静的村官们有些睡不着了,郑途便一手枕着后脑,和曹小力闲聊起来,颇有几分好奇,“怎么就冲着水泥厂发力了呢?你小子,倒也是留了一手,还把石灰石矿的地点记得清清楚楚,当时我们还是一班去的呢,老子却早忘光了!”

曹小力半眯着眼,还在回味着刚才冲热水澡的惬意:永华县的条件是多么有限,看这值房就一清二楚了,按说以从前买地的例子,归顺都两年了,县里怎么也该起些水泥砖房,至少衙门会当先示范,可水泥实在紧缺,到现在县里唯一用水泥的建筑还是澡堂子,这也是县里归顺了买地最好的证明——新式澡堂的出现,以及卫生习惯的培养。别说,这新习惯虽然不容易培养,但养好了也真难得忘掉,曹小力还记得以前小时候,一冬天都不洗澡,只偶尔擦擦身子,他入买也就是七八年,现在乡下冬日洗澡不便,就感到身上很不舒服,进城一次,哪怕只是洗个澡,也觉得是很舒坦的享受了。

“育种基地估计是争不过的,我们那块是山村,育种哪里不能育,肯定还是要找个大家都方便的平地——我看你也是歇了心,别想育种基地了,我们还是团结在一起争取水泥厂,要真选在咱们村子附近——就不说招工的事情了,便是平时的菜蔬什么的,要不要在咱们村子里买?这就都是抓手!而且工人就在近处,这也是咱们的倚仗,以后咱们在村里说话的份量,还能和现在这般?”

本来,团结郑途也是该做的事情,曹小力一路上先不讲,是想在县长面前露露脸,现在印象留下了,就该和老郑分析分析了,郑途实际上也清楚,否则刚才不会那样含酸带醋,但话说回来,这也是合该曹小力出的风头,这小探矿队就是他组织起来的,这样的细节不至于在两人之间造成隔阂。

他里外翻腾了两下,踢着有些板结的棉被,嫌弃地抽了抽鼻子:这被褥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招待他们来开会的村官用的,但毕竟不是客栈,不常用也不常拆洗,秋冬阴冷,总有一股子霉味儿。这都是县里穷困的铁证,他们这些村官都是从买地老区出来的,也知道,这会儿,在泉州、榕城这些地方开会的村官,那住的肯定都是水泥房,没准都用上抽水马桶了,也就不用忍受马桶那若有若无的异味。

哎,好日子谁不想过,而且曹小力说得也有道理,育种基地就算是想争也争不过来,而且再有一点,育种基地需要的人其实比较少,郑途想到这一点,也是释然了:像这种州县的育种基地,很多时候就是仓库一样的地方,作用就是储藏保管上头划拨的种粮,同时也实验着自己种一部分,主要是为了探寻本地适宜采用什么粮种,主要的病虫害是什么,农药怎么配……把祖代、元祖代良种繁殖成母代种粮的活,那不可能在小地方自己干,一道之地有一两个也就足够了。再有,就是给果树育苗之类的,这倒是必须在本地干的,因为出了外地运送就很不方便了。

先郑途想试着争取育种基地,主要是认为基地毕竟是搞农学的,自己村子里近水楼台先得月,倘若能有一两个后生丫头,被选拔去基地里做了技术员,往上报这就是成绩,但被曹小力这一说,又觉得也是有理,便犹犹豫豫道,“这话也是,不说别的,光水泥和菜蔬这两个好处,便是眼见得到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定下来在咱们这里。要不我们再张罗着,在附近的山里扫荡扫荡,问一问有没有粘土矿?倘若有土有石头,那约摸着也就能定下来了。”

曹小力来了兴致,便现拉着郑途去找邻村的主任,“我们两个村子邻近的那片山,是都爬过了,但当时没有跨过村界,这回要不大家一起出人?再找找,这要是厂子建起来了,大家都有好处。”

说实话,水泥厂和育种基地,一开始大家还都想要育种基地的,至于说提高厂,这大家心中有数,凡是改善型而又没有明确规定数目的,那基本上就是一推再推,等待时间在十年以上,罐头厂选址也已经定了,在县城附近。二者这样比较下来,几个村主任都觉得,对水泥的需求是一过性的,过峰了也就没有了,靠着育种基地,年年丰产起码不是问题,这是长远的好处。因此他们还颇埋怨曹小力:巽山村附近有了水泥厂,哪怕是为了平衡,育种基地肯定也会被划拨到别处去,这就让他们也跟着落于被动了。

“我就说一点,兄弟们就知道了——育种基地肯定都有自己的耕地的,而且水源肥料都是优先供给,就算是村民都能接受,到了收获时节,会不会有人去偷割育种基地的庄稼,或者是去偷挖树苗的?倘自己村里出了这样的事情,咱们是不是也得跟着吃挂落?”

最后,扭转局面的还是曹小力的一句话,大家一听便知道他算是把这话给说破了——村民去偷庄稼,这怎么管?就算都修了篱笆、铁栅栏,那还能翻过去呢,育种基地的耕地越大,就越容易出这样的事情,再加上旱时争水,或者是拓荒时争地……

“小曹,你是有见地的!”

“对!以后我们都跟你干!到底是高材生,比俺们聪明!”

众人便纷纷转了脸色,夸奖起曹小力来,曹小力连忙谦让着:“快别这么说,俺要是高材生,那就去上大学了,这不是没考上大学才来当的吏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