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陆将军乃吾师矣(第5页)
6云逸脸色凝重,沉声开口道: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朱标猛地将头抬起,眼中爆出精光!
此言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意思是,孟子认为杨朱和墨翟的学说偏离了儒家正统,将排斥杨墨视为圣人之徒的行为。
而晋王与燕王显然也知道此等典故,同样陷入深思。
6云逸悄悄松了口气,此言与“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恨”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孟子所处时代,杨朱学派主张“为我”,极度重视个人利益,甚至“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墨翟学派提倡“兼爱”“非攻”,试图打破亲疏远近的传统观念,追求无差别的爱。
孟子认为,杨墨学说的盛行对秩序和道德伦理危害极大。
杨朱的极端利己主义会破坏社会的公序良俗与协作关系。
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
冲击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动摇了社会根基。
但不管如何,两种学说都冲击了以“家国天下”为代表的儒家正统思想。
在那时,诸子百家纷至沓来,各种思想层出不穷。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各家对于“家中矛盾”的重视程度,远其他“家”。
如今的草原亦是如此,
乃尔不花所代表的旧北元与也迭尔所代表的新北元,迟早一战。
是关正统,只能存一!
过了不知多久,朱棣眼中闪过精光。
他想明白了其中关键,并且做出了肯定答复:
“乃尔不花不可能降与也迭尔。”
同时,在他心中,
招降乃尔不花的想法如同熊熊烈火,顷刻之间就填满胸膛。
两路大军,晋王所在的山西要照扶北方边境。
真正入境作战的,是北平一路兵马,
他节制此路兵马,一直没有想出足够稳妥的战胜方法,
但现在,一个比战胜更好的办法陡然出现,并且成功率极大!
朱棣甚至觉得,只要能取得一场战事的胜利,
给乃尔不花一个台阶,他就会降!
想到这,他的呼吸略显急促,
黝黑的脸庞出现一抹枣红,在昏黄的烛光下不显。
他看着站在识字板一侧的6云逸,眼中露出一丝佩服,而后闪过决断:
“能博喻,然后能为师,6将军乃吾师矣。”
(本章完)